感謝您閱讀本篇文章824 次瀏覽
客委會協同地方青年協會,喚醒臺灣1895 乙未年銅鑼灣精神,姚嘉文資政主講~
1 min read

客委會協同地方青年協會,喚醒臺灣1895 乙未年銅鑼灣精神,姚嘉文資政主講~

客委會協同地方青年協會,喚醒臺灣1895 乙未年 銅鑼灣精神

乙未系列-喚醒臺灣乙未銅鑼灣精神講座-總統府 姚嘉文資政  主講

撰文  賴世若 


台灣目前面臨國際諸多挑戰,很多人不知為誰而戰何而戰。客家三傑乙未年保鄉護土的精䄂,可說是台灣目前最需要的核心價值。在面對土地鄉里被外人欺凌時,人人都應起身反抗守護家園。

苗栗縣銅鑼鄉舊名「銅鑼灣」是客家三傑之首吳湯興的故鄉,在乙未的未知年代中,吳湯與挺身而出號召地方義軍,在「銅鑼天后宮」誓師對抗日本,北埔姜紹祖,頭份徐驤起而併行,客家三傑的史事與焉成形。當年銅鑼各大家族也都共襄盛舉支持吳湯與,那個年代的史事己漸為後人遺忘。

客委會客家發展中心為了推廣乙未銅鑼灣精神,特別結合產官學及在地獨立書店「微光書旅」和「銅鑼灣創生發展協會」,共同舉辦銅鑼乙未講座,喚醒銅鑼灣精神,也喚醒台灣保鄉護土的精神。

圖 乙未講座-喚醒臺灣銅鑼灣精神 微光書旅  提供
圖 乙未講座-喚醒臺灣銅鑼灣精神 微光書旅  提供
圖  統領台灣義民團  吳湯與 翻拍自網路
圖  統領台灣義民團  吳湯與 翻拍自網路
圖  北埔姜紹祖  翻拍自網路
圖  北埔姜紹祖  翻拍自網路
圖 徐驤 翻拍自網路
圖 徐驤 翻拍自網路

乙未戰爭不只是客家人保鄉衛土的故事,更是台灣人的集體記憶,當年吳湯興領「統領台灣義民各軍關防」回鄉號召鄉親奮起。乙未前的銅鑼灣十四聯庄保鄉護土的契約也見證了吳湯興原是銅鑼地方保鄉護土的領導士紳人物, 臨危受命為台灣出力捨命,這樣的精䄂正是台灣目前最需要的「乙未銅鑼灣精神」。

台灣「銅鑼灣」為什麼能夠孕育出像丘逢甲、吳湯興這樣的子弟?又是什麼樣的社會氛圍讓吳湯興可以組織義軍起義?地方各大家族如何看待一個這樣的反抗運動?當時的銅鑼灣「十四聯庄」組織對吳湯興的誓師起義,扮演著什麼樣的關係?

總統府資政姚嘉文介紹乙未戰爭的時空背景。(軍聞社記者謝宏檜攝)
總統府資政姚嘉文介紹乙未戰爭的時空背景。(軍聞社記者謝宏檜攝)

期透過講座讓「銅鑼人認識吳湯興精神」、「台灣人了解銅鑼灣精神」,進而挺身而出保護自己心中的銅鑼灣。

乙未系列-喚醒臺灣乙未銅鑼灣精神講座 賴世若拍攝
乙未系列-喚醒臺灣乙未銅鑼灣精神講座 賴世若拍攝
  • 緣起:

乙未戰爭不僅是客家人保鄉衛土的故事,更是台灣人集體記憶。

十九世紀末甲午戰爭馬關條約割讓台灣,讓台灣淪為日本殖民地,不過也孕育了台灣人的民族意識。當時雖有「台灣民主國」成立,但原來的政府軍不是倉皇逃跑就是按兵不動,只留下揭竿而起的地方義勇軍挺身而出。

由日本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率領的近衛師團,在進入桃園、新竹以及苗栗,卻陷入膠著,特別是客家三傑之首吳湯興獲丘逄甲推薦領「統領台灣義民各軍關防」回故鄉號召義勇軍並於銅鑼天后宮誓師,並獲徐驤以及姜紹祖支持,在無正規軍支援的困境下,毅然決然帶領義勇軍發動游擊戰,即是史稱的「乙未戰爭」。

台灣「銅鑼灣」為什麼能夠孕育出像丘逢甲、吳湯興這樣的子弟?又是什麼樣的社會氛圍讓吳湯興可以組織義軍起義?地方各大家族如何看待一個這樣的反抗運動?當時的銅鑼灣「十四聯庄」組織對吳湯興的誓師起義,扮演著什麼樣的關係?

期透過本講座讓「銅鑼人認識吳湯興精神」、「台灣人了解銅鑼灣精神」,進而挺身而出保護自己心中的銅鑼灣。

  • 時間:民國111年1月17日 18:30至21:00。
  • 地點:苗栗銅鑼窯青創基地(苗栗縣銅鑼鄉竹森村9鄰74-1號)
  • 指導單位:客家委員會
  • 主辦單位: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微光書旅
  • 協辦單位:銅鑼鄉公所、銅鑼灣創生發展協會、銅鑼窯青創基地
  • 主講人:總統府 姚嘉文資政
  • 與談人:吳家祠堂吳德鈺主委、聯合大學客家學院 林本炫院長、陽明交大客家學院羅烈師副教授、微光書旅賴世若創辦人

GOOGLE MAP

  • 議程:
時程 內容 備註
18:30-19:00 長官貴賓入席及參觀聯庄契約
19:00-19:10 長官致詞
19:10-19:30 分享乙未的歷史意義 總統府資政姚嘉文
19:30-19:40 發揚乙未精神提昇銅鑼灣客庄文化 微光書旅創辦人賴世若
19:40-20:10 銅鑼灣乙未戰爭分享 聯合大學客家學院 院長 林本炫
20:10-20:40 乙未銅鑼灣聯庄背景 陽明交大客家學院羅烈師副教授
20:40-21:00 綜合座談~銅鑼灣精神 總統府資政姚嘉文/吳家祠堂主委吳德鈺/陽明交大客家學院張維安研究員 /聯合大學客家學院 院長 林本炫
21:00-21:30 交流討論

 

圖 民主國之寶璽 司徒長卿摹刻 提供 真御璽已遺失
圖 民主國之寶璽( 真御璽已遺失 )  司徒長卿  摹刻  微光書旅   提供
圖 民主國之寶璽 黃虎符鈕 司徒長卿摹刻 提供 真御璽已遺失
圖 民主國之寶璽 黃虎符鈕   司徒長卿  摹刻  微光書旅   提供
圖 民主國之寶璽 拓印 微光書旅 提供
圖 民主國之寶璽 拓印 微光書旅 提供
圖 丘逢甲推舉台灣民主國唐景崧大總統授吳湯興之「統領台灣義民各軍關防」 統領台灣義民各軍關防 (現存放於微光書旅)
圖 丘逢甲推舉台灣民主國唐景崧大總統授吳湯興之「統領台灣義民各軍關防」 (現存放於微光書旅)

 

日人記錄之吳湯興義軍招募諭告
日人記錄之吳湯興義軍招募諭告

統領臺灣義民等營吳為出示曉諭事:照得本統愚昧無知,謬蒙前撫憲唐委統全臺義民,事繁責重,蚊負堪慮,惟當此臺北已陷於倭夷,土地人民皆遭其荼毒,聞倭奴據後,則田園要稅,房屋要稅,人身要稅,甚至雞犬牛豬無不要稅。且披髮左袵鑿齒雕題,異服異言,何能甘居宇下?本統領惻然不忍,志切救民,故不憚夙夜勤勞,倡率義民義士,以圖匡復,以濟時難。爾等踐土食毛,盡屬天朝赤子,須知義之所在,誓不向夷,尚祈各庄各戶,立率精壯子弟,整修鎗砲戈矛,速來聽點,約期剿辦倭奴;本總領開誠布公,甘苦共與,斷不敢妄自尊大。但軍令宣嚴,方能殺敵致果,並望眾志戮力同心,一團和氣;不可互相戕殺,不可挾仇尋釁,並不可觀望不前,各安各業。如有倚強欺弱,妄殺無辜,或肆行擄掠,糾黨劫財,定按軍法嚴辦,決不姑寬。合行曉諭為此示,仰各庄義民等,一體遵照毋違,特示。
光緒二十一年五月二十日

圖 吳湯興訪姜紹祖未遇以團扇背面真蹟
圖 吳湯興訪姜紹祖未遇以團扇背面真蹟

書法譯文

作詩各

有身分亦各有心胸

畢秋帆中丞家漪香夫人

有青門柳枝詞留得六宮

眉黛好高樓付與曉妝人是閨

閣語中丞和云莫向離亭爭

折取濃陰留覆往來人是

大臣語甲午秋在榕城書

贊堂仁兄大人法家教正

弟黃景平

圓扇背面說明如下
圓扇背面說明如下

臣?(惟)荒政

者國家之仁政也有預備

於末荒之前者有補救於既

荒之後者全在大小官吏因時制宜

多方籌辦庶有裨於生民然非博採

旁詢確有成見則布置難期其用妥

且非準今酌古都為一編則查考

恐惑於紛歧用不揣冒昧謹遵

我朝成憲廣取古今古今之

總悉心融平期於篇幅不煩

贊堂仁兄大人指謬

弟吳湯興

乙未年前銅鑼地區十四聯庄合約(原件收藏台灣歷史博物館)
乙未年前銅鑼地區十四聯庄合約(原件收藏台灣歷史博物館)
延伸閱讀:乙未年前銅鑼地區十四聯庄合約(原件收藏台灣歷史博物館)

內容為銅鑼灣等庄紳士吳湯興、賴廷彰、聯甲局董劉敬倫及各庄旗首約首等人簽訂之聯甲局聯約字,內容有規條19條,針對聯甲局任務,對盜賊處置方式等進行約定。同款式約字有14紙,由各庄各執為照。簽約者有局紳、局董、舖戶、佃戶,還有各庄的旗首約首。並蓋有苗栗縣正堂沈(沈茂蔭)給銅鑼灣等庄聯甲局董事劉敬倫戳記戳記。最後年月日之後,有「仝立聯約九湖庄、加冬崀、出手坑共執丑字第貳號」字樣。其餘各庄約首旗首部分都有所執約字的編號,因此此應該為「九湖庄、加冬崀、出手坑」所存之約字。此類約字比起其他契約文書較為罕見,且為3年後抗日義軍首領吳湯興參與之聯甲局之證據,顯示其於1895年抗日前即已參與地方治安事務。原寄藏編號為T2011.002.0019。

乙未保鄉護土戰爭

  • 甲 午 戰 爭 與 割 臺甲午戰爭是中日雙方爲爭奪朝鮮半島控制權而爆發的一場戰爭。光緒20年( 1894)時年爲甲午年,故稱爲甲午戰爭。豐島戰役是戰爭爆發的標志。最終,清朝政府戰敗,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光緒21年(1895),清廷派李鴻章前往日本簽約。中國須承認朝鮮爲獨立國,撤出朝鮮半島。割讓臺灣、澎湖及其附屬島嶼予日本
  • 馬 關 條 約 及 其 影 響 條約又要求中國向日本開放長沙、重慶、蘇州、杭州等內陸港口城市
    日本輪船可沿內河駛入上述各通商口。日本貨物在中國內地必須免去內地稅,使日本經濟迅速發展付與日本3億兩白銀的戰爭賠款(其中三千萬兩爲清朝換回遼東半島的費用)
  • 馬 關 條 約 及 其 影 響 割讓台灣使台灣陷入長達五十年的異族高壓且差別的殖民統治
    日本則因獲得臺灣殖民地,取得了資本主義的原始積累,改變了東亞地區由英國和俄國對立和爭霸的原有格局間接影響1904年的日俄戰爭
  • 澳 底 御 上 陸 紀 念 碑 台灣鹽寮的”澳底御上陸紀念碑”, 是紀念近衛師團長能久親王登陸的地點
    圖片擷取自:
  • 鹽 寮 抗 日 紀 念 碑 民國64年 民國64年 廢原碑改成 抗日紀念碑 廢原碑改成 抗日紀念碑
    圖片擷取自:
  • 臺 灣 民 主 國 台灣巡撫唐景崧發布台民布告向西方爭取支持,也向日方傳遞合作的意願,否則「願人人戰死而失台,决不願拱手而讓台」
    臺灣民主國 ( 短命的臺灣獨立 ) ─1895年5月25日臺灣巡撫唐景嵩宣佈成立「臺灣民主國」,並任大總統,制定藍地黃虎的「黃虎旗』為國旗、刻有「民主國之寶印」文字的國璽、以及建年號為「永清」圖片擷取自:
  • 台灣民主國第一任總統 唐景崧 (1841—1903) ,廣西灌陽人。 光緒20年 (1894) ,署理臺灣巡撫 ( 末代巡撫 )
    唐景崧 (1841—1903) ,廣西灌陽人。 光緒20年 (1894) ,署理臺灣巡撫 ( 末代巡撫 )
  • 唐 景 崧 對 割 台 的 態 度 認爲“從來爭台者,必首爭澎,……我能保澎,敵難寄頂,游行洋面,勢不能長。”
    請旨下號召海內豪杰,無論海寇、馬賊,有能奪回失地一處者,予爵賞,世守其土;有能捐輸槍械助人立功者,爵賞同。”反復說明割台的極大危害性,指出“北遼、南台,二者失一,我均無以立國;外洋誰不生心,宇內亦必解體。…委香港與英,乃小島耳,貽害已甚,况咽喉肩背之地?”“未失而予人,此端一開,各國援以索地,是不動兵而可裂我疆宇,恐大變即在目前。…今一割地,以後欺淩艱苦之事惟皇上一人當之,諸臣不復見矣”。
  • 唐 景 崧 對 割 台 的 態 度 “揆今時勢,全域猶盛,尚屬有爲,何至悉如所索?” “戰而失與割而失,大有不同,况戰未必即失耶”?“
    “天良未泯,甘蹈危機,萬死不悔”,若“割台,臣不敢奉詔”。清政府在1895年5月20日電令唐景崧“著即開缺來京陛見,其台有大小文武各員,幷著飭令陸續內渡”台民齊集衙署“强臣暫留保民理事,臣堅辭不獲。伏思倭人不日到台,台民必拒;若炮臺仍用龍旗開仗,恐爲倭人藉口,牽涉中國,不得已暫允視事,…倭事稍定,臣能脫身即奔赴宮門,席槀請罪”。
  • 義 勇 軍 統 領 丘 逢 甲丘逢甲 ( ), 臺灣府淡水廳 銅鑼灣(今苗栗 縣銅鑼鄉竹森村) ,祖籍廣東嘉應 府鎮平縣,甲午 戰爭爆發,丘逢 甲奉旨督辦團練 ,民主國成立丘 逢甲任義勇軍統領圖片擷取自:
  • 義 勇 軍 統 領 丘 逢 甲 丘逢甲在唐景崧離台後,在台奮力抗日,見勢不可為亦內渡
    內渡前有詩“宰相有權能割地,孤臣無力可回天;扁舟去作鴟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民國元年(1912)2月25日病卒,遺言“葬須南向,吾不忘臺灣也”
  • 丘 逢 甲 的 兩 極 評 價 “憶當年,禍水滔天,空拼九死餘生,雙手難支新建國;病今日,大星墜地,只剩二三遺老,背面同哭故將軍。”
    柳亞子謂“時流競說黃公度,英氣終輸倉海君,戰血台澎心未死,寒笳殘角海東雲。”連雅堂在《臺灣通史》作總評爲“成敗論人,吾所不喜,獨惜其爲吳湯興、徐驤所笑爾。”丘氏內渡之際,傳聞其貪污,挾帶巨額公款而行
  • 義 勇 軍 大 統 領 吳 湯 興 吳湯興(1860-1895年8月28日),苗栗銅鑼灣人,乙未戰爭抗日義勇軍大統領
    圖片擷取自:
  • 義 勇 軍 大 統 領 吳 湯 興吳湯興與徐驤合守彰化八卦山。8月28日黎明,日軍攻山,吳湯興陣亡。其妻黃賢妹聞訊後,投水自盡,雖被旁人救回,後仍絕食而死。乙 未 抗 日 烈 士 姜 紹 祖 姜紹祖(1876-1895) 北埔金廣福大隘少主
    《出師贈同學》:書幃別出換戎衣,誓逐胡塵建義旂;士子何辜奔國難,匹夫有責安鄉畿。《自輓》:邊戍孤軍自一枝,九迴腸斷事可知;男兒應為國家計,豈敢偷生降敵夷。
  • 乙 未 抗 日 烈 士 姜 紹 祖北埔姜家少主,乙未抗日於竹塹一戰,被俘吞鴉片而亡
  • 乙 未 抗 日 烈 士 姜 紹 祖圖片擷取自:
  • 乙未抗日客家三傑 | 徐 驤 徐驤(1858-1895),苗栗頭份人,祖籍廣東,死於曾文溪之戰
    2010年2月26日頭份濱河街舉行抗日英雄徐驤紀念公園暨銅像落成揭幕
  • 龍 潭 七 十 三 公 忠 義 廟
  • 黑 旗 軍 領 袖 | 劉 永 福劉永福( ),廣西欽州人,祖籍博白東平,黑旗軍創辦人
  • 乙 未 抗 日 戰 爭乙未戰爭是在臺灣,戰鬥地域最廣、時間最長、參與人數最多、規模最大、死傷嚴重的一次戰爭,這場戰爭雖然未扭轉日本佔領台灣的命運,卻呈現漢民族的民族意識,同時也為種下台灣意識這場抗日戰爭中最慘烈與犧牲最大的便是客家人
  • 臺 灣 民 主 國 臺灣首富林維源被推為議長,遭堅拒,民主國成立第二天就逃到廈門
    1895年5月29日下午2時40分,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所統帥陸軍近衛師團 ,在澳底(今日台北縣貢寮鄉) 登陸,清守軍未抵抗就潰逃,6月3日基隆淪陷,敗兵退守台北, 6月4日唐景嵩化裝成老婦 搭德艦逃回廈門,6月11日辜顯榮引日軍進台北丘逢甲在抵抗日軍失敗後,也逃返大陸,臨行前留下:宰相有權能割地,孤臣無力可回天;偏舟去作鴟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 劉永福抵抗至10月20日,劉永福見大勢已去也潛逃大陸,21日,日軍進入台南小南門,民主國正式滅亡,前後150 天圖片擷取自:
  • 引 日 軍 入 台 北 城 的 辜 顯 榮 時人有詩云:寧為太平犬,不為亂世人
    圖片擷取自:
  • 乙 未 抗 日 戰 爭日軍在往南推進時,首先在三角湧( 三峽 ) 受到客家人強烈的抵抗,接下來在龍潭、平鎮(胡阿錦 )再度遭受客家人頑抗,日軍死傷慘重日軍進入新竹苗栗時,客家人組織抗日義軍,由於客家人連婦女都動員,雙方死傷慘烈,故日軍下令「無差別掃蕩」( 無分男女老幼的屠城式的殺戮 )
  • 乙 未 抗 日 戰 爭新竹北埔姜紹祖 (兵敗不降服毒身亡 ) 、苗栗吳湯興、徐驤等組織抗日軍,吳湯興在彰化八卦山之役陣亡,其妻亦殉節
  • 乙 未 抗 日 戰 爭 日軍在雲林斗六又遭受抗日軍的攻擊,徐驤陣亡。 日軍進攻台南時,劉永福見大勢已去,乃敗逃內渡,日軍宣布正式佔領臺灣
    除八卦山之役,在臺灣抗日活動以南部六堆地區的客家義勇軍最具規模。這些戰事,可細分為步月樓戰役及火燒莊戰役
  • 步 月 樓 之 役 1895年10月21日,日軍乃木希典艦隊,由屏東枋寮登台逼近現今之佳冬鄉、潮州、阿猴
    六堆人馬連夜在西勢忠義亭共商大計,日軍在「步月樓」慘遭義民軍痛擊,死傷慘重,日軍久攻不下,轉向他處
  • 火 燒 庄 之 役 火燒庄(屏東長治鄉長興庄)之役當地人稱為「走番」之外,也有人稱為「長興之役」
    火燒庄之役後六堆軍大總理邱鳳揚的帶領之下,改走游擊對策,使得日軍不斷的遭受慘痛損失,因此日軍派員議和,大總理邱鳳揚唯恐日軍繼續屠殺村民,決定出面議和,此後六堆地區的抗日事件也日趨平息
  • 乙 未 步 月 樓 戰 役屏東佳冬 蕭家大宅 的步月樓
  • 賴 和 題 詩台灣新文學之父賴和有感於八卦山戰役題詩:黑旗風捲掛山巔善戰才堪當一邊留有昔年遺老在男兒猶共說彭年
  • 乙未戰爭中閩客的態度 乙未戰爭中重要且慘烈的戰役幾乎都由客家人擔綱 引日人入台北城的是辜顯榮
    10月20日下午台南府城紳商得知劉永福已逃走,為顧慮安全,他們希望日軍盡快入城,故前往教會請求巴克禮與宋忠堅牧師出面,帶領日軍進入台南府城

延伸閱讀:

微光講座 – 姚嘉文資政敘說1895乙未年抗日三傑圓滿結束

微光講座 – 姚嘉文資政敘說1895乙未年抗日三傑圓滿結束

微光講座 – 姚嘉文資政敘說抗日三傑,從雙峰山到八卦山-1895台灣人的困惑與奮鬥

 姚嘉文資政敘說抗日三傑,從雙峰山到八卦山-1895台灣人的困惑與奮鬥

1895 乙未年| 從藝術欣賞來認識台灣歷史《馬關條約》之下誕生存在只有150天的台灣民主國(一)

https://www.zanliv.com/202111165-4/

漢聲電臺早安客庄專題|回顧1895 乙未戰爭歷史

漢聲電臺早安客庄專題|總統府資政 姚嘉文敘述 回顧1895 乙未戰爭歷史|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