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盃系列報導 3】「九天盃」源於運動與信仰苦難文化的核心精神
“「如果說「苦難」是「九天民俗技藝團」從過去走到今天的共通主題,則”九天團隊“即是將其過往的苦難與 「台灣」相關的意象(如三太子神偶、鼓、陣頭、遶境、青年)緊扣在一起,成就出各種賺人熱淚的文化形式。」”
運動即信仰精神上對天地的敬畏
「體育運動與宗教的結合起源於人類行為的型態中,古希臘民族以 具體而有系統的「運動會」形式展示了對神的敬意,並將之融入於自己的文化。而吾國社會發展中,運動與宗教的關聯則散見於民俗活動當中,並依據宗教中的哲學意涵衍生出具有宗教色彩的拳法武術。從整個人類行為而論,人類對自然力量的「敬」與「畏」成為了人類信仰的核心,希望就由運動的展現,與這股力量產生聯繫進而趨吉避凶。另一方面,則在運動場上透過人類接近極限的表現去意識到「神」的存在,由此產生對「神」的「敬」「畏」。就實際行為的探索而言,筆者認為在運動領域中有相當多議題可供探索,包括運動員的個人儀式:如罰球前的準備動作、上場前的禱告動作。運動團隊的集體儀式:如球隊的開訓祈福儀式、開賽前的準備動作。特定物品的影響:如在球場上使用某物,期望它帶來勝利(在台灣最具象徵性的即為 鳳梨),或是禁止出現某物品等(紀俊吉教授、謝秀芳教授,2008年在期刊《論運動與宗教信仰》提到)。」。
九天苦難文化的開端由神到人
「電影-陣頭」裡苦行環島的橋段「我們該出去走一走了!」男主角「阿泰」說了這麼一句就率領全團揹著「大鼓」帶著「三太子」用行腳的方式環島,因而吸引到媒體關注一炮而紅的劇情!這樣看似瘋狂的情節,卻是現實中「九天民俗技藝團」一個又一個的創舉,甚至比電影中還瘋!
自1996年至2003年間,還不知名的「九天」因信仰每年7月全團扛著三太子,跟著「九天玄女娘娘」徒步環島遶境祈福歷時九年。電影中的橋段則是取材自2003第九年的環台遶境被「三立電視台-在台灣的故事」作為專題報導製作「勇闖清水斷涯」節目,詳細說明「九天」為何環島祈福以及從信仰變成對團員的訓練。
2004年讓「九天民俗技藝團」首次大量曝光的則是全團還背著「大鼓」、「三太子」登上台灣最高的山峰―玉山,對照電影,相信大家應該很容易猜出是那一段,沒錯就是「阿泰」與「小鬼」兩團競爭的那一段。然而與電影不同的是「九天」登的是台灣最高峰「玉山」。
隨著挑戰精神的建立,自玉山之後的下一個挑戰,其實原本就已經想挑戰「撒哈拉」,但是在國內挑戰相對舉辦起來還容易,至於國外欠缺經驗、經費的狀況下暫時擱置,但許團長始終沒有忘記,退而求其次於2005年至2006年間獲得當時文建會的支持創下「文化朝聖、揹鼓環島苦行」的創舉,透過環島徒步苦行背鼓走遍廿三個縣市,並且每到一個縣市便在當地文化局做巡迴演出。這已不只是苦行更涵蓋到表演,細思極恐沒細想你可能不了解,在一整天的苦行路程後,團員還要面臨當晚的整場一個小時的賣力演出。
2011年終於「許團長」那個無法忘懷擱置的夢想挑戰最終極限「撒哈拉」,在「許振榮團長」八年來有機會就跟各企業說的策略下,達成揹著「三太子」用七天250公里的時間,挑戰「撒哈拉沙漠」!完成讓世界看見台灣的壯舉!這一段也被收錄在「電影-陣頭」片尾中的彩蛋畫面。
「苦難文化」是可以貫穿「九天盃」主體精神的一段,透過探討可以慢慢發現「九天盃」的發起均是始於「九天」苦難經歷。必須說無可厚非如「Maslow的需求論」一樣,「九天盃」對於九天是延續苦難文化的行銷策略,這是九天自我實現上的需求層次。
對內傳承不滅精神 對外行銷九天品牌
環島!玉山!苦行環島演出!最後的撒哈拉!這些和「三太子」、「陣頭」、「團員」的表演有何關係?為甚麼要一再跌破大家眼鏡、挑戰自我耐力的極限?
「團長許振榮」提起創舉一臉平淡地表示:「對「九天」內部而言,這些挑戰是一種訓練團員的方式,這些團員都不是科班出身,想要成為藝術家需要更大的努力與磨練來證明,所以藉由傳統民俗中的「行腳」,讓團隊共同經歷艱難的磨練,彼此間會產生革命情感與默契,團隊會更有向心力;另一方面,不斷的挑戰之旅會締造屬於「九天」自己的歷史與文化,賦予團隊豐富的精神和共同記憶,有了歷史、文化的傳承,「九天」將成為更特殊、屹力不搖的團體。許振榮說:「這也是九天故事能被拍成電影《陣頭》「可看性」與「特色」的地方!」
(引用九天youtube頻道影片連結)
對外而言,簡單來說講就是絕佳的行銷策略,透過曝光讓更多人知道「九天民俗技藝團」,不只是表演上,還藉由這些壯舉讓「九天」不斷在民眾眼中持續曝光。然後就是堅持,「許團長」說「戲棚下站久是你的」,無論多難!「堅持」就對了,無論多苦對他而言「想太多」執行力就弱,總而言之「做對的事」,然後堅持去做不怕失敗,就是「憨膽(台語)!天公疼憨人,也沒想那麼多,就去做就是了!」,沒資源、沒人派、沒有龐大經費來源,從無到有「九天」在「許振榮」帶領下就是這麼走過來。
生命里程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自我實現
2016年「海華基金會」的馬來西亞僑生,因為參加「九天體驗營」,而得知「九天盃」,因爲覺得有趣當下決定參加,如馬來西亞隊的隊長A就提到。
“參加是因為…,難得來到臺灣,然後環島這件事其實在馬來西亞沒有想過,來到臺灣…滿想的,因為就是難得來到國外,然後而且是徒步的方式,而且還是扛著在台灣比較著名的三太子,那我就覺得…嗯…滿有意思的,然後我就拉攏我們的金牌選手(當時確定拿到九天盃金牌的馬來西亞選手),問他要不要參加,他一開始很猶豫…。”
心理學家 Maslow (1943) 認為人類的各種動機之間具有關聯性,人類的行為係由需求所引起,需求又有高低之分,故其將人類的需求分成五個層次,這理論則被稱為「需求層次論」。需求層次分為第一層次是「生理需求」:人類維持生命的基本需求,如食物、水的需求。第二層次是「安全需求」,例如需要安全感、穩定。第三層次是「愛與隸屬需求」,如接納、愛人與被愛。第四層次是「自尊需求」,如受到認同與讚賞。第五層次是「自我實現需求」(取材自九天民俗技藝團副團長李光正2017碩士論文《九天盃太子極限環台賽之個案研究》)。
回到「九天盃太子極限環台賽」,承繼「九天」苦難的挑戰精神,在多元複合的模式下就是為了回饋給台灣青年,一個「人生目標與意義的安頓是生命教育的終極關懷」。每一屆參賽選手都懷抱著,某種「自我實現」的動機,甚至來說還帶有「「愛與隸屬需求」的動機,團隊協作的兄弟情感,而「自我實現」完成生命的里程碑,則是最大的動機。前面提到「九天團長許振榮」在責任與需求的因果關係下,可以說沒有「許團長」就不會有「九天」,更不會有「九天盃」。人生三問:「人為何而活」、「應如何生活」、「如何能活出應活出的生命」,這三問也正是「九天」在各種挑戰及舉辦「九天盃」後不斷詰問自己,為自己?為「九天」?還是為更多台灣青年尋找?所以「九天」建構「九天盃太子極限環台賽」,滿足尋找人生的目標與意義的青年,完成自我實現的需求,也讓他們在過程中詰問自己的人生三問,進而為社會埋下更多堅毅、不服輸、勇敢向前的種子,才是「九天盃」最大的目的。
待續……
《九天盃》十週年了!目前現在已經熱烈開放報名。
想了解「九天盃太子極限環台賽詳細規則可見九天盃報名網站 」或持續關注我的文章。
第十屆“九天盃持續招募贊助”中!如果你對於他們的熱烈情感也感到熱血,小額贊助「九天盃」點選連結或掃下方”QRCode”支持!!!讓更多年輕人可以勇於挑戰自己!
也還歡迎企業贊助可私訊九天盃粉專洽詢或直接電洽九天民俗技藝團。
關注九天盃太子極限環台賽可以透過以下連結:
九天民俗技藝團 CHIO-TIAN DRUMS
九天盃太子極限環台賽 CHIO-TIAN CUP
喜歡!歡迎底下留言一起討論。
喜歡!追蹤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