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您閱讀本篇文章290 次瀏覽
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專家呼籲實施預防措施和快速檢測法
1 min read

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專家呼籲實施預防措施和快速檢測法

記者許家源/綜合報導】

臺灣首次發現名為「米酵菌酸」的危險毒素,造成素食餐廳「寶林茶室」的食物中毒事件,引起社會關注。專家指出,這種罕見毒素曾在印尼等地引發致命食物中毒,對人體的肝臟、腎臟和腦部構成嚴重威脅。由於台灣民眾鮮少接觸此類毒素,此次事件更顯得意外。延伸閱讀 : 中山醫大余豐益教授針對米酵菌酸中毒做出完整說明

Anwar, M., Kasper, A., Steck, A. R., & Schier, J. G. (2017). Bongkrekic Acid-a Review of a Lesser-Known Mitochondrial Toxin. Journal of medical toxicology :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Medical Toxicology, 13(2), 173–179.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科技學院院長余豐益教授指出,食物中毒是因攝入受感染的食物或飲水所引起的疾病,可能由細菌、病毒、寄生蟲或毒素引起。他特別提及「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 BA)的毒性極強,即使經過加熱也無法破壞其結構,攝入1至1.5毫克的「米酵菌酸」即有可能導致死亡。除了了解毒素的危害外,適當的食物處理保存、政府監管、預防措施和快速檢測法的普及是降低食物中毒發生率的關鍵。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科技學院院長余豐益為食品微生物及毒理學專家/中山醫學大學提供

余教授提醒,為避免受到「米酵菌酸」等毒素影響,應特別注意食品製造過程的衛生狀況,並在製造完成後進行抽樣檢測,以減少大眾暴露於毒素危害的可能性。此外,遵循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也是防範食物中毒的關鍵。透過以上措施的實施,可保障公眾健康,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新聞來源:中山醫學大學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