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您閱讀本篇文章83 次瀏覽
竹節蟲現身!百名寄養兒少走進大自然,體驗親子互動新樂趣
1 min read

竹節蟲現身!百名寄養兒少走進大自然,體驗親子互動新樂趣

許家源記者/綜合報導】

台灣寄養制度的設立,旨在為失親、失依或遭受不當對待的兒少提供安全且暫時的庇護,並讓他們在愛與關懷的家庭環境中成長。台北家扶中心長期承接台北市政府的兒少寄養服務計劃,過去多年來,該中心成功協助了數千名弱勢兒童少年找到臨時的溫馨家庭,給予這些孩子機會脫離艱困的處境。然而,隨著社會結構的變遷及家庭負擔的增加,寄養制度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近年來,台灣的寄養家庭數量出現明顯減少。這一現象的原因多重,部分歸因於寄養家庭的成員年齡逐漸增長,當他們年過半百,已無法承擔照顧兒少的責任。然而,雖然有許多寄養家庭屆齡退休,但新加入的家庭數量並未能有效填補缺口。這導致許多失去父母照顧或遭受虐待的兒少,可能面臨無處可去的困境。

寄養媽媽和寄養童共同創作屬於我們的那份快樂刮畫

台北家扶中心不斷強調寄養家庭對兒少心理健康與情感發展的重要性。台北家扶中心主任謝曉雯表示,寄養家庭不僅為這些孩子提供一個暫時的避風港,還透過長期陪伴與照顧,讓他們在一個充滿關懷與安全感的環境中恢復自信、重建信任。根據統計數據,寄養兒少在成長過程中,若能獲得穩定的寄養照護,心理及情緒發展普遍較為健康,未來重返家庭或進入收養程序的成功率也顯著提高。

然而,隨著台灣社會快速變遷,寄養制度面臨的挑戰日益嚴峻。除了寄養家庭數量的減少,現存的寄養家庭也面臨著經濟壓力、照護時間限制及心理負擔等問題。如何吸引更多適合的家庭加入寄養行列,成為目前家扶中心及政府相關部門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寄養母親和寄養兒少在大草皮吹出大泡泡

寄養家庭數量的減少現象,並非單純的一時趨勢,而是由多種複合因素所引發。首先,台灣社會高齡化問題日益顯著,許多早年投身寄養服務的家庭,隨著年齡增長已經無法再承擔照顧兒少的責任。許多寄養父母進入退休年齡後,因健康狀況及體力負擔問題,選擇結束寄養服務,導致全台寄養家庭數量逐年減少。

其次,經濟壓力也成為許多潛在寄養家庭的主要顧慮。雖然政府和家扶中心提供了一定的補助,然而對於多數家庭來說,寄養兒少的需求遠不止於物質層面的支持。寄養家庭需要投入大量的情感與時間,這對雙薪家庭或是收入較為有限的家庭而言,無疑增加了經濟上的負擔。特別是在大都市如台北,生活成本高昂,家庭財務壓力普遍較重,這使得許多原本有心提供幫助的家庭,最終選擇放棄參與寄養服務。

寄養爸爸親手教導寄養童握筆進行拓印DIY

另外,照護兒少的心理負擔也是影響因素之一。寄養兒少常常來自破碎家庭,可能曾遭遇嚴重的情感創傷或身心虐待。這些兒少在情緒管理上往往需要更多的耐心與專業輔導,對寄養父母來說,這是一項艱鉅的任務。即使經過專業訓練,寄養家庭也可能面臨過度壓力,尤其是當寄養兒少在學校或日常生活中遇到適應困難,或是表現出行為偏差時,照護者可能會感到挫敗,最終選擇退出寄養行列。

同時,社會對於寄養制度的認知不足,也是導致新寄養家庭數量未能提升的原因之一。許多人對於寄養的誤解,導致他們認為寄養是一項長期且不可預測的責任,忽略了寄養實際上是一個提供暫時庇護的短期過程。此外,缺乏社會支持系統的協助,也是潛在寄養家庭卻步的原因之一。如何有效提升社會大眾對於寄養制度的理解與參與意願,是家扶中心與政府未來需要努力的方向。

新聞來源:台北家扶中心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