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您閱讀本篇文章14 次瀏覽
無聲的藝術語言 『No Language』展覽挑戰感官極限
1 min read

無聲的藝術語言 『No Language』展覽挑戰感官極限

許家源記者/綜合報導】

當你步入展覽廳時,你是否會先翻閱作品說明?有時候,文字無法完全捕捉藝術家的心靈之音,不妨試著用心去感受,而非僅依賴文字的解釋。在這樣的氛圍中,或許你會有全新的體驗和發現。2025年1月17日至5月4日,台北當代藝術館(簡稱當代館)將推出「No Language」展覽。策展人黃彥穎將帶領14組來自臺灣中生代與新生代的創作者,共同打破語言的桎梏,透過視覺、觸覺和共同經驗的連結,讓觀眾親身感受藝術那純粹而直觀的力量,探索日常生活中的點滴細節和那些微小而不凡的美好。

蘇育賢《病毒》(圖由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2025年1月17日至5月4日,台北當代藝術館將推出全新的「No Language」展覽。本次展覽由策展人黃彥穎策劃,邀集14組臺灣中生代與新生代創作者,通過視覺、觸覺與共同經驗的連結,帶領觀眾突破語言的限制,感受藝術純粹而直觀的力量。

駱麗真館長致詞(圖由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館長駱麗真於記者會中指出:「我們生活在一個被資訊淹沒的時代,語言成為了無所不在的信息載體。然而,語言不一定能完美地表達我們的內心世界,在這樣的背景下,藝術不僅是視覺上的呈現,更是一種無聲的語言,它能夠觸及我們的感官深處,超越語言所能及的範疇。」

策展人黃彥穎致詞(圖由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策展人黃彥穎補充道:「這個展覽並非是一場藝術創作對抗語言系統分類的陳述過程,而是針對藝術家如何在物質中追求精神性、在詮釋中追求啓發性,以及在現實中追求超越性的身影。」

黃海欣《動物園》系列-(圖由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展覽期間,觀眾將能夠欣賞到如陳松志的《奢侈的墮落》、黃萱的《隨著風》以及何彥諺的《席地而坐》等多件作品,透過視覺和觸覺的多重感官體驗,重新發掘日常生活中的微小細節。更多活動詳情,請參見台北當代藝術館官網(https://www.mocataipei.org.tw/tw)。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