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震後的求助:水電師傅疲於奔命,老屋問題重重!
【許家源記者/綜合報導】
清晨的寧靜被一陣劇烈的震動無情地打破,那是嘉義縣大埔鄉6.4級強震的怒吼,牽動了整個城市的神經。儘管這場地震沒有造成大規模的災難,但嘉義市卻因電線走火、房屋火警、瓦斯洩漏及電梯受困等險情而笼罩在一片恐慌之中。面對這些零星的災情,我們不禁心中一緊:我們的家園,真的安全嗎?
破碎的清晨,許多大樓與機關學校的水塔傾斜、破損,水管爆裂的災情不斷浮現。這一幕幕的現實讓人心頭沉重,水電師傅們的電話也幾乎沒停過,他們在有限的資源下辛苦奔波,無奈地無法即時滿足所有求助需求。這些場景不禁讓人聯想到老舊建築的脆弱:那隱藏的問題,似乎比我們想像的更多、更深。
根據資料顯示,全台灣30年以上老屋已超過450萬戶,其中雙北市就佔了150萬戶。這些建築不僅在地震中容易受損,日常居住的安全性也難以保障。住宅消保會顧問吳翃毅博士指出,老屋重建一直進展緩慢,不僅因為營建成本高漲,更有住戶協調與參與度低的難題。然而,為何這些老屋依然吸引不少小資族?價格親民無疑是原因之一,但在低價的背後,卻埋藏著重重隱患。特別是電線與水管這類看不見的結構性問題,往往成為潛在危機。許多購屋者曾在廣告中看到「管線全換新」的保證,但實際入住後卻面對滲漏水、短路等諸多問題。
專業水電師傅強調,老舊建築的管線鋪設,不僅材質與技術要求高,更需要細緻的規劃與嚴格的驗收流程。施工不當,不僅會影響日常生活,還可能引發更大的安全隱患。某家庭廚房的改造案例便是一個典型的範例:技術人員細心拆除了舊管線,按照設計圖紙重新鋪設,經過多次測試確認無漏水或短路後,才封槽並完成裝修。這樣的專業態度應該成為所有技師的標準。
這次地震為我們敲響了警鐘,無論是政府、產業,還是每個家庭,都需重新審視住宅安全的議題。政策層面上,是否能加速危老改建與都市更新計畫,讓老屋翻新不再遙不可及?針對小資購屋族,是否能提供更透明的資訊與補助方案,減少購屋後的糾紛與隱患?
此外,對技術人員的專業要求也必須提升。高品質的水電施工應成為住宅安全的基本保障,而非奢侈品。在這場挑戰中,我們不妨向日本和韓國借鑒老屋改建的經驗。他們的技術規範與政策支持,讓老屋重建成為社會共識,也提升了居民對改建的接受度。台灣是否也能迎頭趕上,讓城市的未來更加穩固與安全?這將是所有台灣人民需要共同努力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