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您閱讀本篇文章276 次瀏覽
心靈課程藏陷阱?專家警告「這4種行為」恐是操控徵兆!
1 min read

心靈課程藏陷阱?專家警告「這4種行為」恐是操控徵兆!

許家源記者/綜合報導】

前百萬YouTuber「眾量級CROWD」成員家寧,在與Andy分手後,各自成立新頻道。然而,家寧在新頻道「秘月期POPOO」的首支影片中,展現截然不同的拍片風格,甚至讓部分網友質疑其是否捲入可疑團體或特殊宗教,引發熱議。此事件也讓大眾開始關注心靈成長課程的合法性,以及可能潛藏的心理操控手法。

心靈團體的操控手法曝光!心理師提醒4大警訊

諮商心理師林佳瑾表示,並非所有心靈團體都是負面的,但有些組織確實存在「心理操控」的情況,使參與者漸漸失去判斷能力,甚至難以脫離。她列舉出幾種常見的操控手法,供民眾警惕:

1️⃣ 剝奪自信:透過否定個人成就與經歷,讓成員認為自己過去的失敗,皆因缺乏團體的指導。
2️⃣ 建立權威階層:塑造領袖人物,讓成員無條件服從,產生強烈的依賴感。
3️⃣ 同儕壓力:要求成員邀請親友參與,以「不讓身邊人變得更好」為罪惡感施壓。
4️⃣ 簽署保密協定:透過條款限制成員對外分享內部資訊,使其逐漸與外界隔離。

為何有些人無法離開可疑團體?心理學揭「沉沒成本」陷阱

許多人即便意識到團體有問題,卻仍選擇留下,這與心理學中的「沉沒成本」有關。林佳瑾表示,人們往往因已投入大量金錢、時間與情感,而難以說服自己放棄,即便團體帶來壓力,也會選擇忍耐。此外,團體內部的「集體歸屬感」與「情感依賴」也會讓人難以割捨,使其認為脫離等同於背叛。

政府與專家呼籲:慎選心靈課程,勿輕信誇大宣傳

面對心靈成長課程的爭議,心理專家建議,參加任何課程前,應確認資訊是否透明,並避免加入強調「短期內可達成極大改變」的組織。此外,政府與立法委員也呼籲,應強化對心靈團體的監管,確保課程內容合規,避免類似案例持續發生。

專家提醒,健康的團體應該讓人感到自由、安心,不會有過度限制與強制要求。若發現親友深陷其中,應以「耐心陪伴」取代指責,並協助尋求專業心理諮詢,避免其陷入更深的困境。

新聞來源:ME生活|ME美醫誌授權 請勿轉載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