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高關稅來襲!台灣半導體、出口產業如何突圍?
【許家源記者 / 綜合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於2025年1月20日再度就任,短短百日內以高關稅、產業回流等政策,為全球政經局勢投下震撼彈。台灣身為全球供應鏈樞紐,無法置身事外。4月29日,東吳大學商學院與中央廣播電臺攜手舉辦「川普上任100天 世界新秩序建立了嗎?」論壇,邀集產官學界重量級專家,聚焦台灣如何應對美國新政下的機遇與風險。

川普2.0執政以來,積極推動高關稅政策,意圖促使製造業及科技產業回流美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2025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將因美國關稅政策下修至2.8%1。台灣2024年對美出口高達1,114億美元,貿易順差暴增83%,成為美國第六大逆差來源,未來恐成美國關稅鎖定對象7。中華經濟研究院預估,台灣2025年經濟成長率將降至3.22%,反映國際不確定性攀升與高基期效應7。

面對美國關稅壓力,總統賴清德強調,台美已啟動關稅談判,目標達成零關稅協議,並推動「台灣加一」布局,深化雙邊經濟合作。賴總統並指示籌組談判團隊,透過擴大採購與投資、解決出口管制等方式,爭取美方支持。然台灣半導體產業在全球市占率高達六成,先進製程更達九成,若美方針對半導體加徵關稅,將直接衝擊台灣經濟命脈。專家指出,川普政府對台灣半導體產業的關稅威脅,更多是談判籌碼,意在促使台灣企業赴美投資設廠,協助美國重振本土晶片產業。

論壇專家建議,台灣應密切觀察美國關稅政策的實施時點、幅度、涵蓋產業及美中台三邊互動變化。同時,台灣應積極推動供應鏈多元化、強化與美國產業合作,並加速產業升級與數位轉型。在新秩序建立過程中,台灣既是受衝擊者,也是關鍵推手。論壇呼籲產官學界攜手,將危機化為轉機,創造台灣在全球新秩序中的新定位。
新聞來源:東吳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