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您閱讀本篇文章3,053 次瀏覽
多重宇宙|天地與我合一  快樂好簡單
1 min read

多重宇宙|天地與我合一 快樂好簡單

有一天,我看著google地圖上的台灣與世界,突然有個領悟。

宋代東坡居士有一首詩 《題西林壁》頗能表達我此刻心境。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是呀!我們因為「只緣身在此山中」,所以「不識廬山真面目」,唯有拉高視野,才能俯視全貌。


準備好了嗎?邀請您和我一起想像,練習啟動您的心念、打開您的視野,我們準備向上飛翔囉。

跟著我的思路,乘著一個接一個的文字往上走,不只看見廬山真面目,還要突破地球大氣層,和我一起穿梭多重宇宙。Let’s go !

 

圖/Unsplash 唯有拉高視野才能俯視全貌,猶如衛星看地球,不見高低。
圖/Unsplash  唯有拉高視野才能俯視全貌,猶如衛星看地球,不見高低。

 

沒有順逆之境 只有順逆之心

當我們站在地面,放眼望去,高山深谷,各顯其險峻。山嶺高聳,低谷深壑,不知相差幾千里也,此刻我們在「三維」的立體空間。當提升您的高度,便猶如衛星看地球,原來的高山、低谷,千里之差,竟然瞬間平坦如紙,變成地圖,成為「二維」平面世界,不見高低,沒有坎坷崎嶇。

當我們心量變大,眼前看來可能是巨大起伏的順逆外境來襲,心念一轉則瞬間心平氣和,成為平坦的康莊大道。當心量有如浩瀚海洋之大,便能夠海納百川,而不增不減。當下我體會到:沒有順逆之境,只有順逆之心,全在您的一念之間,就看您的心量有多大、視野有多高。

若我們再繼續向上飛翔,從銀河系外的宇宙看地球(可以想像這可能是上帝的視角嗎),此刻地球只成為「一維」的點,轉化為一維微觀小宇宙,我們就生活在其中呢。同樣一個「我」,心胸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此時彷彿能體會《莊子.齊物論》「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既已為一矣,且得有言乎?」這樣的境界。面對浩瀚廣大的三千大千世界,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不禁讚嘆生命之妙!很難用有限的言語描述。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也是這樣的心境吧?我們的心可以和天地萬物合而為一,只要心夠專一誠靜,自然能與萬物感通,感同身受。有如此體悟的人,也有著「予欲無言」之感吧。

從不同的高度來看:有一維的單點宇宙、二維的平面宇宙、三維的立體宇宙、四維的時間宇宙,甚至還有超越四維的諸多平行宇宙,裡面正上演千變萬化的世界,我穿梭於多重宇宙之間,來回就在一瞬間,您在那個宇宙呢?人如萬蟻鑽洞,實在無比渺小,生命也如此短暫,稍縱即逝,要爭什麼呢?為何跟自己過不去,整天不開心呢?

不論大小宇宙,真如一理,我們同時有物質性的身體世界,也有非物質性的精神世界。科學不斷演進「發現」新學說,也不斷地推翻舊學說,唯有更開放的心胸,才有一窺真理實相的機會。在此同時,我們的內心戲,也正上演「媽的多重宇宙」,您當下每一個不同的心念,指向不同的人生方向,都將開展出不同故事結局的人生。做生命的主人,還是要回歸到我們的「心」阿!

每日東奔西忙,知道該何去何從嗎?心能知所依止嗎?要前往那個宇宙?隨心幻化之多重宇宙世界,最終歸攝為一。一歸何處?當下即是。

 

圖/Unsplash(仙女星系)  您在那個宇宙呢?人實在無比渺小,生命也如此短暫,要爭什麼呢?
圖/Unsplash(仙女星系)  您在那個宇宙呢?人實在無比渺小,生命也如此短暫,要爭什麼呢?

 

沒有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就是活在當下!

這個「當下」是:此分、此秒、此剎那,都好。若你真能「活在當下」,一切都好,因為沒有「當下」以外的「其他」時間點可以比較(請問您跟「那個」時間點做比較?才有所謂的「比較」好、「比較」不好),若無可比較,就沒有好或不好,一切皆「止於至善」(至善的「善」也只是個名詞代表,沒有好壞、善惡之分別相),順其自然,既來之,則安之。

至善之境就在我的自性展現,我們試著去理解什麼是「自性」?這是從古至今的大哉問!每個大思想家都有其演繹與名相指稱,看您從那個角度較好理解,若懂了,便一理通,萬理徹,講的都是同一個靈性源頭。什麼是自性?若簡單一點來說,孔子說的仁心、孟子說的性善、老子說的谷神、莊子說的至人,都與自性相關(從中國哲學角度來看,名相不同,各有其細微涵蓋之深意,這又是另一個問題的探討,姑且不細論)。東方文化的至善,也是西方文化上帝說的愛。愛就是不傷害、不忍心傷害,此同於孟子說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惻隱之心,人皆有之。中西聖哲,所論皆同一理。如果真的能與天地萬物合一,若能夠「感同身受」,您怎麼會傷害別人或是萬物生靈?有些話,您就不會說出口;有些事,您也知道該如何做了。

 

圖/Pexels  愛就是不傷害 我們的心可以和天地萬物合而為一
圖/Pexels  愛就是不傷害 我們的心可以和天地萬物合而為一

 

我們時常口說「活在當下」,卻不容易活出當下的自在瀟灑。活在當下何其簡單,活在當下也何其困難阿!簡單的是,轉念即至,反掌折枝之易,放下即是,心無掛礙之境;困難的是,當無法做到無過去心、無現在心、無未來心時:常與過去比較,放不掉過去的好與壞;常執著於現在的感受,沒有放掉自我,產生矛盾衝突;常過度期待或憂慮未來的不確定性,患得患失。如此念念相續繫縛,舊念滅、新念起,念念執著,生滅不已,不得片刻清靜。自心小劇場已經夠熱鬧了!有的人還向外邀請演員入場對演,與人攀比,起種種比較之心、計較之相,心念更加複雜,千思萬縷,永無寧靜之時。於是心無法安定,諸多煩惱乍現,真是「自尋」煩惱呢。

 

圖/Unsplash  活在當下 何其簡單 放下執著 海闊天空
圖/Unsplash  活在當下 何其簡單 放下執著 海闊天空

 

沒有好與不好

一般人認為某事件是好(福),還是不好(禍),其實也沒有一定的標準。《淮南子.人間訓》記載「賽翁失馬,焉知非福」的典故,清楚說明了這一個道理。近邊塞的一位老翁丟失了一匹馬,馬跑到賽外胡人地區,人們都會覺得遭遇損失是禍,但老翁覺得不一定是禍也可能是福呀。過幾個月後,丟失的馬和胡人的駿馬結伴一起跑回家,人們又覺得是因禍得福阿!但是福是禍還不知道呢。老翁兒子騎這匹駿馬,卻從馬背上掉落而摔斷了腿,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以為因福氣帶來這意外獲得的馬,卻造成這種結果。過了一年,胡人入侵,國家需徵召男丁入伍打戰,老翁之子因殘廢之故,不用被徵召,倖免於從軍戰死的可能,保住一命。您說說,到底賽翁失馬是福還是禍呢?這個典故告訴我們,遇到一件事情,不管順心不順心,不要急著下定論,判斷是福(好)還是禍(不好)。任何事情總有一體的兩面,也有著好壞參半、禍福相倚的不同解讀,您可以正面以對,也可以負面抱怨。事情本身是中性的(沒有絕對的好與不好,如同「賽翁失馬」典故的啟示),全憑你如何用智慧去面對,並圓滿處理後續發展。

 

圖/Unsplash  事情本身是中性的,全憑你如何看待「它」,如何用智慧去面對。
圖/Unsplash  事情本身是中性的,全憑你如何看待「它」,如何用智慧去面對。

 

快樂好簡單:反求諸己 將心比心

人生總有許多未知、充滿不確定性,好似無法掌握命運,不知未來是好還是壞?面對未來的不可知,我可以掌握的只有自己,一切「反求諸己」(遇事的心態如何、處世的修養應對),用什麼心態面對,如何安適自處,才是最重要的。因為自我心態的改變,將影響未來事情的發展;能夠「將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能推敲對方的心態,如果換做是我,如何處理才可能是有效的解決之道,答案就八九不離十了。但人往往因「心」沒有打開,也失去覺察能力,或是不想誠實地面對自己、直視內在,因此看不見自己的心念(同時也無法看見對方的心念),也就無法調整自己的言行(同時也無法讓對方調整),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勢必要承擔一切的後果。若沒有「反求諸己」(看見自己)的智慧,恐怕很難覺察禍福之因從何而來,必然也不知如何應對。

如何常保安定自在?《詩經》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有智慧的人,要能知命、認命、順命,進而立命、改命、造命。這不是消極地覺得我命中本該如此,不可能改變,毫無作為;我們反而應該積極地自我反省、找出原因,遇到不順遂、行有不得者,一切皆回過頭來看自己,為什麼會遇到這樣的事情?遇到這樣的對待?事出必有因,其來必有自,定有脈絡可循。在此同時,寬恕對方,善解善了,不讓心中充滿怨懟與仇恨,事情才會出現轉機。自求多福,從改變心態開始!

綜上所論,擁有快樂人生其實好簡單!提升您的高度,放大您的心胸,看看自己,想想別人,所遇之境其實沒有好跟不好,只要心無順逆,安止於當下,皆為至善之境。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