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音樂與神同行 宮廟搖滾守護傳統「震樂堂」
“為何寫這篇文章:還記得年輕時在房間裡,用著收音機,聽著廣播ICRT播放著國外流行歌曲或是搖滾樂;失戀時、挫折時、開心時,聽著音樂放肆嘶吼的那段叛逆時期嗎?「董事長樂團」一首「眾神護台灣」成為陣頭神曲,曲風多變勇於嘗試,將台灣在地各族群文化轉化成悅耳激昂搖滾樂;「農村武裝青年」以台語傳唱為底層小市民訴說對社會的不公不義發出怒吼;「滅火器樂團」激昂熱血的描寫台灣精神!隨著西方音樂的流入影響,台灣搖滾樂從地下樂團到獨立樂團;從被看不起到現在音樂祭四起,搖滾樂已然逐漸形成台灣本土特色,如今更是百花齊放,其中「震樂堂」用守護傳統信仰文化的心,融合宗教儀式科儀與遙滾打造「宮廟搖滾」。”
“這是真實的人生,還是夢幻一場?
Is this the reallife ,Is this just fantasy ?-Queen(皇后樂團)”
「搖滾樂」的起源,一直都是評論家和音樂歷史學家爭論的焦點之一。然而大部份人普遍認同搖滾樂起源於美國南部。最早被販賣到此的黑人學習了歐洲文化,把黑人音樂風格和歐洲樂器結合起來,孕育了大多數早期搖滾樂手。「節奏藍調」對搖滾樂有最直接的影響,這種流派最早被貶稱為「種族音樂」,很少被主流白種人聽到,這一名詞戰後很少再被提及。搖滾樂也吸收了「爵士樂」、「藍調」、「福音音樂」、「鄉村音樂」和「民謠」。評論家們對哪種音樂的影響力最大存有爭議,也有人認為「搖滾樂」這個說法只是把節奏藍調包裝販賣給白人市場,或者是黑白音樂形式的混合作品,然而至今應該已經沒有人會去在乎了。(參考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一開場這麼特別,沒錯!今天要講的就是「搖滾樂」,要來推薦一個非常台又特別的台灣新生搖滾樂團!在介紹之前,當然首先要跟大家聊聊「搖滾樂」。
相信對許多人來說,提到「搖滾」,大概馬上會想到的是「齊柏林飛船」、「披頭四」、「啊哈樂團」、「皇后樂團」、「U2」、「槍與玫瑰」、「史密斯飛船」等等…國際知名搖滾樂團。70、80年代那是個搖滾樂的黃金時代,當然江山代有人才出,後續依然有非常多傑出的搖滾樂團出現。
個人印象中,第一次聽的搖滾樂大概是國中時期的「肉塊Meat Loaf」,當時聽到這首「I’d Do Anything For Love」,根本是每夜跟著嘶吼,雖然英文非常爛,不知道歌詞是什麼,但是吼著、吼著也很爽!相信許多朋友也是這樣。那時還一直以為原來這就是搖滾樂、搖滾樂團,長大後才知道原來「肉塊」是個人藝名,而不是團名,在寫這篇當下,才發現Meat Loaf在1月20日離世,享年74歲,有點驚愕,也喚起了許多回憶(下次有機會再專門介紹)。
台灣搖滾樂從8+9翻轉成音樂主流
隨著時代演變,音樂的表演形式變化包羅萬象,然而搖滾樂始終在國際上坐擁霸主地位。反觀台灣卻困難很多,早期在台灣,玩搖滾樂的人,就跟搞「陣頭」的少年一樣,不學好、叛逆、流氓、沒路用、壞孩子的標籤貼一堆,從前的大人們都說「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然而「搖滾樂」不算,指的是「鋼琴」、「小提琴」,而玩搖滾的樂團叫做「地下樂團」,後來好一點稱為「獨立樂團」,所以從名稱就能窺探貶低。時代更跌,在許多的台灣搖滾先驅努力下,終於,台灣搖滾樂能夠大放異彩,誕生如天團「五月天」等,受到主流重視的樂團,之後也陸續出現「茄子蛋」、「美秀」、「告五人」等,受到肯定的樂團,終於讓台灣搖滾得以有一條可以追尋夢想的道路(希望陣頭文化未來也可以)。
最有神的樂團|震樂堂|宮廟搖滾
「搖滾樂」時至今日,表演呈現的形式不再僅有單一面向的傳達,也不再被侷限在固定的框架中,無論是純美式搖滾、硬式搖滾,還是重金屬、英式搖滾、鄉村搖滾、藍調、民歌,甚至嘻哈搖滾,這些音樂、這些樂團、歌手撫慰著一代一代的老中青。 今天就要為大家來介紹一個特別的新興樂團,或許還沒出名,或許你也還不知道他們,但他們的音樂會讓更多人想認識台灣。他們將「搖滾樂」與「民間信仰」結合,融入傳統器樂「嗩吶」、鑼鈸」、「鼓」與「電子音樂」等,創造滂薄的台式搖滾新風格,他們說這樣的曲風叫做「宮廟搖滾」!他們就是「震樂堂」!
震樂堂創團於2020年庚子年之時誕生,是一個非常新鮮的樂團,主唱兼詞曲創作「王大偉」,修習音樂多年,從高中音樂科到現在「台灣師範大學-流行音樂產學應用碩士在職專班」的碩士生,本身就有主持一個樂團「靈魂咆哮」屬於硬式搖滾(有機會再為大家介紹)。今天的重點是「震樂堂」!可以看出,他在詞曲創作方面,對音樂詞曲上風格極具野心,將搖滾披上台灣民間信仰的衣裳,唱出習俗儀軌中的虔誠心意,企圖打造一個以傳統民間信仰跟人心向善為主軸的搖滾樂團。其中最為特別的就是將習俗儀式、儀軌轉化成歌曲,如翌年2021年辛丑年,從酬神謝天、以樂祈福為軸心,創作首張非常多歌曲的專輯「拜拜唷」, 囊括搖滾與民間信仰的生機盎然;跨界碰撞全新習俗法會樣貌。
搖滾樂北管入魂 傳統器樂發光 拜拜入詞撫慰人心
激昂的電吉他響起、嗩吶高亢穿透人心的響亮,很少見到傳統樂器「嗩吶」,能跟「吉他」、「貝斯」、「爵士鼓」、「電子樂」,如此搭配得渾然一體,令人熱血激昂,當然這可能是我個人少見多怪。「嗩吶」既定印象中就是尖銳吵雜,南北管裡的吹奏、歌仔戲的後場昂揚,然而震樂堂的嗩吶手「宋孟諱」,他也是震樂堂的團長,擁有一顆發揚傳統文化的心,卻將這樣台灣傳統樂器,揮灑得有如西洋爵士樂中的小喇叭般自由流暢,令人激賞(有機會也會再為大家特別介紹)。震樂堂在創作上以北管樂加入搖滾曲風編排,讓人耳目一新外且格外親切,更可以說是台灣民族風的展現,讓更多的人能夠輕易接受,畢竟這就是我們生活上的一般場景。
一句句「拜拜喲」,是對生活的希望、對家人的守護,也是對心靈的安慰。「拜拜」是民間最習以為常的一件事,小時阿嬤叫喊著:「出來拜拜喲!」,看著阿嬤敬畏虔誠向神明祈求,全家人一起祈求平安;香煙渺渺桌上三牲果品,歲月的軌跡深深烙印在阿嬤臉上,神明扶持陪伴他走過人生大半輩子,相信這也是許多人的兒時記憶。 歌詞將「拜拜喲!拜拜喲!」寫入曲中,代表著台灣人日常、精神信仰的一部分,遙想先人在這片土地「胼手胝足」開墾,創造經濟奇蹟,多少次家人在神明面前舉香拜拜,祈求出外的兒子、丈夫能夠一切平安回家,一句「拜拜喲」反應了台灣民眾信仰的虔誠、一句「拜拜喲」實現了多少人心靈上的慰藉。「拜拜喲」是這次專輯的主打歌,也絕對是「震樂堂」最讓人燒腦朗朗上口的歌詞之一!整張專輯裝幀設計概念更聚積金紙、線香、火材、神明等元素,是一張真正能夠拿去燒的專輯,從歌曲創作到專輯包裝,實實在在體現了「宮廟搖滾」的風格。
道袍 法器 臉譜 儀式科儀都上舞台
舞台上,出現的不是衣著光鮮的搖滾樂手,而是穿著道袍,臉上畫著臉譜,手持法器拿著香口中念念有詞,唱著或吟著經文咒語的法師。乍看或許會以為是那裡再辦法會,然而這卻是一場既特別又有趣的搖滾饗宴。民間信仰的科儀,是人與神建立連結的方式,同時也是溝通的過程,更是給信徒支撐心靈力量的形式。從宮廟到舞台,震樂堂將科儀過程完美轉化搬上舞台,團長「宋孟諱」跟主唱「王大偉」都一致表示:「對我們來說,現場演出不只是演出,而是一場興奮又莊嚴的法事」,因此每場演出的開演皆由「淨壇」(專輯序曲)開始,主唱便代表著法師,習俗當中科儀開始前,需要淨化四方,才可恭請神祇降臨,演出以法事中開壇、請神、做法、調營..等排序,也呼應著專輯中的歌曲順序。
「拜拜喲」是「震樂堂」成團後首張發行的專輯,用尊重並守護傳統的精神,打造宮廟搖滾。讓隨著時代更迭侵襲的民間信仰文化,眾多習俗或儀軌科儀不斷在被簡化,甚至還數位化,然而信仰這件事情,初衷始終不會改變,是勸人向善、是人們的期待、是親人、家人、朋友間祈求平安與順利的祝福。這群對台灣民俗文化擁有熱情的年輕人相信,當你的信念與追求頻率與神同步,自然能夠產生共鳴「與神同行」,進而達到心靈上的寄託。震樂堂從傳統文化與搖滾樂出發,創造了屬於他們心中的神「無極震樂大天尊」,既是期望將他們共同對音樂及傳統民俗文化的信念傳達給大眾,也是他們自己對台灣精神的一種抒發。或許這是一首拜拜神曲的產生,當我們往後雙手合十取代拿香拜拜時,心中響起的或許正是「拜拜喲」!
今天介紹到此,大家喜歡嗎? 藉由不同音樂表演形式,彰顯在地草根的傳統民俗文化,是一種世代傳承的途徑!也象徵著傳統文化底蘊與流行音樂是可以相互照映、輔牙相倚,讓我們一起期待在傳統傳承細緻的光芒中看見更多可能、眺望未來!
【想了解更多「震樂堂」資訊歡迎參考】 相關連結:
延伸閱讀:
「電影-陣頭」之後「九天民俗技藝團」用區塊鏈推廣陣頭文化,打造全球首個陣頭文化NFT
九天民俗技藝團跨界時尚圈 訂製西裝X國寶畫師X陣頭文化 激發台灣紳士新風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