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動人】大清皇朝二十五方之一 -巡狩天下之寶篆刻過程及典故
【匠心動人】大清皇朝二十五方之一 -巡狩天下之寶篆刻過程及典故
撰文 & 創作 司徒長卿
揭開大清皇帝御璽面紗,一般人很少能看到這麼大顆的皇帝御璽-巡狩天下之寶
(寬 15.3X15.3cm 通高約 12cm),實際重量也不輕,將近 4.5 公斤左右,現在分享大家~
大清皇朝於愛新覺羅 弘曆(乾隆)在位時,將大清皇朝歷任皇帝經常使用之御璽整理出二十五方,用於不同儀式及慶典使用。這顆『巡狩天下之寶』大印就是大清皇朝二十五方官方用印之一,原印『巡狩天下之寶』,通高13.3cm,印面15.3×15.3cm。青玉質,交龍紐。據《交泰殿寶譜》,此寶作“以從省(xǐng:動詞)方”之用。璽文朱文,玉筋篆,左滿文,右漢文。此御璽主要是用於皇帝要巡視訪查地方時,鈐此寶印用。
『巡狩天下之寶』典故,出處:《易·觀》:“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 孔穎達 疏:“省視萬方,觀看民之風俗。”漢 班固《東都賦》:“乃動大輅,遵皇衢,省方巡狩。”唐 楊炯《送徐錄事》詩序:“聖人以葉時同律,義在於省方;皇儲以守器承祧,任隆於監國。”《清史稿·禮志八》:“皇帝省方觀民,特舉時巡盛典。
現在分享長卿篆刻
耗時:9 個月(2019年2月~11月)
印面文:巡狩天下之寶(雲篆與滿文)
石材:壽山石 153X153X110mm (與真跡 1:1 比例)
博古石雕:抽象鳳鳥紋(司徒長卿 雕)
鈕章博古石雕典故-抽象鳳鳥紋
鳳鳥,雖然是中國先民創造出的一種虛擬生物,但在寶雞地區出土的眾多青銅器上卻留下了裝飾藝術史上璀璨的一筆——鳳鳥紋。
據瞭解,鳳鳥紋的出現,最早可追溯至史前時期。作為主題裝飾的鳳鳥紋,約出現于商周之際,盛行于周初。有學者曾提出一種觀點,《國語·周語上》中曾記載:“周之興也,鸑鷟鳴於岐山。”周人以善於經營農業而著稱,他們把鸑鷟視作“保護神”,而周初,鳳鳥紋的大量使用,與這種圖騰崇拜有著密切的關係。
邊款:《易·觀》:“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 孔穎達 疏:“省視萬方,觀看民之風俗。” 漢 班固《東都賦》:“乃動大輅,遵皇衢,省方巡狩。 己亥 秋月 長卿刊
第一階段:印面篆刻過程
第二階段 鈕章切割與粗雕
第三階段 雕刻鳳鳥紋(未拍攝)
第四階段打磨完工
圖 大清皇朝二十五方之一 -巡狩天下之寶 司徒長卿 篆刻
圖 大清皇朝二十五方之一 -巡狩天下之寶 司徒長卿 篆刻
更多文章請連結 司徒長卿專欄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