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in read
『匠心動人』篆刻欣賞-用藝術走讀台灣400-台北艋舺龍山寺
『匠心動人』篆刻欣賞-用藝術走讀台灣400-台北艋舺龍山寺
艋舺龍山寺簡介:
艋舺,今名萬華,為臺北市發源地,其最古老市街在紗帽廚社的故址大溪口,即今貴陽街與環河南路口。清康熙四十八年(西元1709年)陳賴章墾號請墾大佳臘,福建泉州之晉江、南安、惠安三邑人士渡海來此而漸成聚落,當時平埔族人以獨木舟自淡水河上游載運蕃薯等農產品與漢人交易,時稱蕃薯市;而獨木舟在平埔族語言中之發音為Banka,漢人乃音譯為「艋舺」。
初創之龍山寺,規模雄偉,雕塑精緻,歷經嘉慶二十年(西元1815年)大地震重修,同治六年(西元1867年)暴風雨侵襲再行修築,至民國八年棟樑遭白蟻蛀蝕,當時住持福智大師率先捐出一生積蓄七千餘元,集資修復,奠定今日龍山寺之規模。民國卅四年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受空襲摧殘,中殿全毀,惟觀世音菩薩聖像仍端坐蓮臺,寶相莊嚴;以往遇有空襲,居民皆以觀世音菩薩蓮座下為避難所,然此次空襲前夕,避難居民因不堪兇蚊肆虐紛紛返家,以致中殿受毀時無人受難,居民相信是觀世音菩薩庇護而奔相走告,此一神蹟更使得觀世音菩薩成為艋舺居民一大精神支柱。
篆刻欣賞:
印面:龍山寺、佛造像
石材:老撾石
尺寸:4×5×4cm
邊款:龍山寺 、壬寅、長卿
印人:司徒長卿
延伸閱讀:
【用藝術走讀台灣400年】專欄-萬華龍山寺 |文旅&藝術 旅遊印記 | 360度環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