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您閱讀本篇文章2,237 次瀏覽
【用藝術走讀台灣400年】專欄-台灣台南赤崁樓 |文旅 旅遊印記 | 360度環繞
1 min read

【用藝術走讀台灣400年】專欄-台灣台南赤崁樓 |文旅 旅遊印記 | 360度環繞

【用藝術走讀台灣400年】專欄-台灣台南赤崁樓 |文旅 旅遊印記 | 360度環繞

撰文   許慎之


用藝術走讀臺灣系列,故名思義就是以『藝術』來分享及敘述著台灣古蹟及歷史,為何『走讀』?

走讀,兩字就是希望大家不僅閱讀歷史更需要親身走一趟歷史發生的地區,深入瞭解這塊土地過去所經歷過的故事。

所謂~  行萬卷,閱萬書,便可身歷其境,切身感受(沈浸式體驗)。

這次結合了不同的藝術

插畫 X 篆刻藝術

圖  【藝術走讀台灣】專欄-台灣台南赤崁樓   插畫 -邱浡洧  篆刻-司徒長卿
圖  【藝術走讀台灣】專欄-台灣台南赤崁樓   插畫 -邱浡洧  篆刻-司徒長卿

台灣台南赤崁樓

英文:Explore Taiwan with art

日文:アートで台湾を探索

韓文:예술로 대만 탐험하기

法文:Explorez Taïwan avec l’art

簡體:用艺术走读台湾

圖  【藝術走讀台灣】專欄-台灣台南赤崁樓   插畫 -邱浡洧  篆刻-司徒長卿
圖  【藝術走讀台灣】專欄-台灣台南赤崁樓   插畫 -邱浡洧  篆刻-司徒長卿

元素 插畫&篆刻

創作者: 邱浡洧 &司徒長卿

設計:許慎之

 

圖 【藝術走讀台灣400年】專欄-台灣台南赤崁樓 旅遊印記明信片 插畫 -邱浡洧 篆刻-司徒長卿
圖 【藝術走讀台灣400年】專欄-台灣台南赤崁樓 旅遊印記明信片 插畫 -邱浡洧 篆刻-司徒長卿

插畫欣賞電繪

圖 【藝術走讀台灣400年】專欄-台灣台南赤崁樓 邱浡洧 電繪
圖 【藝術走讀台灣400年】專欄-台灣台南赤崁樓 邱浡洧 電繪

篆刻欣賞旅遊印記

圖  【藝術走讀台灣400年】專欄–台灣台南赤崁樓  司徒長卿  篆刻
圖  【藝術走讀台灣400年】專欄–台灣台南赤崁樓  司徒長卿  篆刻

<赤崁樓建築特色>
位於臺南,本名赤『嵌』樓,又稱『普羅民遮城(Provintia,意謂省城)』,老台南人稱它『番仔樓、赤崁樓、紅毛樓』。

赤嵌樓(臺灣話:Tshiah-Khàm-Lâu),又作赤崁樓,位於臺灣臺南市中西區。前身為1653年荷治時期於赤崁行省興建之歐式城塞,又稱「普羅民遮城」(Provintia,意謂省城),在地人稱為「番仔樓」(臺灣話:Huan-á-lâu),曾為全台灣島的商業中心,至清代已傾圮,僅留部分殘蹟。

今日所見的赤嵌樓,大部分是漢人在荷蘭城堡之上,陸續興建的儒、道廟宇,包括海神廟、文昌閣。1960年,又由大南門城內遷來九座贔屭碑,終成今日樣貌。因此,所稱赤嵌樓,是歐式普羅民遮城殘蹟,以及海神廟、文昌閣的混合體。今列為國定古蹟。

早期的臺南市西部是一片汪洋,稱之台江內海,內海西緣沙洲環繞,臺江東岸則是平原區,是平埔族新港社的領地。明代中葉。當時已有一些倭寇、海盜,以臺南為基地,為禍附近海域,中國東南沿海居民與臺灣原住民皆深受其騷擾,明朝廷幾次派兵討伐,與原住民有了接觸。閩粵一帶陸續有居民因為逃荒、漁業、商業等目的而移居到臺南,在一鯤鯓、北線尾沙洲一帶逐漸形成聚落。赤崁一帶早在荷蘭人來到之前就有漢人聚集,明代張燮在《霏雲居續集》記載,明朝水師軍官趙秉鑑意圖謀反,他當時以台灣為根據地,並約在1617年於赤崁首次築城。後來的西班牙地圖標註此地為「漢人漁民與盜賊(lugar de chinos pescadores y ladrones)」的5000人聚落。

1653年為當時進佔臺灣南部之荷人所建,最初稱為「普羅民遮城」,與安平的「熱蘭遮城」遙遙相對,互為犄角。熱蘭遮城作為荷蘭總督統治中樞,普羅民遮城則作為行政及商業中心。
普羅民遮城之建築為三座略為方形的台座相接而成,每個台座之上皆建有西洋式樓房,城牆以糖水、糯米汁攪拌蚵殼灰作為接合料,以紅磚石為主要建材疊砌而成,堅如磐石,經歷三百多年仍可見厚牆及拱圈遺構。
歷經三百多年的赤崁樓,今天的景貌是飛簷紅瓦,樓閣巍峨。在歷史變遷中,曾是荷蘭時代的西式城堡,曾是清領時代的中式樓閣,曾是日本時代陸軍醫院,迄今的歷史文物館,見證著落日餘暉下的滄海桑田。
民國七十二年(1983),內政部列為第一級古蹟。

圖 大清時期赤崁樓    翻拍自網路 
圖 大清時期赤崁樓    翻拍自網路
延伸閱讀:『寶島漫步』專欄用畫紀錄臺南-赤崁樓

普羅民遮城(赤崁樓)沿革:
*1625     荷蘭人以布十五匹,向原住民購換赤崁一帶土地,在此設商館、市街、倉庫、醫院,並命名「普羅民遮」為街名。
*1653     因郭懷一抗荷事件,荷蘭人在赤崁修築城堡以供防禦,也做商業行政中心,荷蘭稱之「普羅民遮城」,俗稱「紅毛城」或「番仔樓」,後稱「赤崁樓」。
*1862     臺灣中南部大地震,赤崁樓上原已損壞的荷蘭建築全部倒塌。
*1875     沈葆楨為牡丹社事件領軍來臺,因行船安全,乃上奏請准建海神廟於赤崁樓遺址上。但因故延緩未建完成。
*1886     臺灣知縣沈受謙為振興文教,在赤崁樓西側建「蓬壺書院」,並在城堡殘基上蓋五子祠﹝供奉宋儒朱熹、程灝、程頤、張載和周敦頤﹞、「文昌閣」並復建海神廟。
*1895     日本時代始。日人把赤崁樓改為「陸軍衛戍醫院」。
*1944     日人開始整修荷蘭城堡遺跡,拆毀大士殿,修建海神廟、文昌閣與蓬壺書院門廳。
*1960     原大南門城內之御贔屭碑座遷移至赤崁樓台基南側。
*1965     修建赤崁樓,將海神廟及文昌閣的主要木架構改以鋼筋混凝土,但仍仿製木柱、木樑式樣。並將文昌閣前臨赤崁街之出入口轉移至民族路。

圖 大清時期赤崁樓    翻拍自網路
圖 大清時期赤崁樓    翻拍自網路
圖 日本時期赤崁樓 翻拍自網路
圖 日本時期赤崁樓 翻拍自網路
圖 民國時期赤崁樓 翻拍自網路
圖 民國時期赤崁樓 翻拍自網路
圖 民國時期赤崁樓 翻拍自網路
圖 民國時期赤崁樓 翻拍自網路

赤崁樓 圖 轉載 維基百科
(赤崁樓 圖 轉載 維基百科)


(赤崁樓 圖 轉載 維基百科)


地址:臺南市中西區民族路二段212號

服務電話:06-2205647

開放時間:

週一~週日08:30~22:00                  (售票時間至21:30)

交通資訊:

自行開車:國道1號-永康交流道下-中正北路-中正南路-公園路-民族路二段。

大眾運輸:搭臺鐵至臺南站下-轉搭臺南市公車(3路、5路)至赤崁樓站下。

Google Map

Google 360度

旅遊資訊: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延伸閱讀:

『寶島漫步』專欄用畫紀錄臺南-赤崁樓
司徒長卿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