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您閱讀本篇文章524 次瀏覽
『地方創生&永續城鄉』淡蘭廊道-24節氣地方之美-立冬
1 min read

『地方創生&永續城鄉』淡蘭廊道-24節氣地方之美-立冬

『地方創生&永續城鄉』淡蘭廊道-24節氣地方之美立冬

編輯 / 許慎之

淡蘭廊道-24節氣地方之美-立冬

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在11月6-8日之間,即太陽位於黃經225°。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開始。冬是終了的意思,萬物收藏也,意思是說秋季農作物全部收曬完畢,收藏入庫,動物也已藏起來準備冬眠。中國又把立冬作為冬季的開始。

立冬節氣,高空西風急流在亞洲南部地區已完全建立。此時高空西風南支波動的強弱和東移,對江淮地區降水天氣影響很大。當亞洲區域成緯向環流,西風南支波動偏強時,會出現大範圍陰雨天氣。此外,緯向環流結束和經向環流也會建立,並有寒潮和大幅度降溫。

立冬前後,中國大部分地區降水顯著減少。東北地區大地封凍,農林作物進入越冬期。江淮地區的「三秋」已接近尾聲,江南則需搶種晚茬冬麥,趕緊移栽油菜,南部則是種麥的最佳時期。另外,立冬後空氣一般漸趨乾燥,土壤含水較少,此時開始注重林區的防火工作。

看見~穿越北臺灣淡蘭古道地方之美

我們以24節氣主題來分享~跨越北台灣四百年的古徑『淡蘭古道』並以攝影、插畫、書法、篆刻型態來介紹地方特色之美~

淡蘭古道歷史背景

淡蘭古道是泛指清朝末期到日治時代初期(約十九世紀期間),淡水廳到噶瑪蘭廳間(現今台北、基隆到宜蘭)的山區主要交通道路系統,範圍橫跨現今北台灣的四個行政區(新北市、基隆市、台北市、宜蘭縣)。

這段期間正是北台灣漢民族開始由西部往東部發展的黃金時期,為了克服台北與宜蘭間地理的障礙,清廷的官方政策與先民拓墾的韌性,不斷在北台灣山嶺上留下路跡,淡蘭古道成為北台灣這段開拓史的見證。日治時期後,因鐵路、公路的開通,古道漸漸的失去其原有功能,除了部份開闢為鐵公路使用外,其餘皆逐漸隱沒在荒煙蔓草之中。

淡蘭延伸閱讀:

【淡蘭市集】專頁

 

圖 淡蘭之友-淡蘭市集聯盟提供  
圖 淡蘭之友-淡蘭市集聯盟提供

24節氣立冬分享淡蘭古徑中路-菁桐車站(菁桐坑銀座)

歷史背景:日治時期的菁桐地區因為設有石底礦場進行煤礦資產的開發挖掘,人力的大量需求與經濟因素下,讓許多本地家族居民投入煤礦產業成為礦工,以及許多從外縣市和東部地區所招領來的人們也來到菁桐地區投入煤礦開採的產業,大量人口的增加與平溪線在大正10年(西元1921年)7月通車與昭和14年(西元1939年)石底大斜坑的開坑人力需求的原因下,使得菁桐地區有了快速的商業發展,像是從位於員工俱樂部通往菁桐車站的斜坡旁便曾經設有許多商家經營販售物品,其熱鬧程度曾有「菁桐坑銀座」的稱呼,意指為最熱鬧、繁華的市街;而現今的斜坡道路上已無可看見過去銀座之稱的市街,原建築街道在昭和18年(西元1943年)的火災中毀損無法可見,只能從文獻資料、臺陽礦工和附近居民的口述訪談中了解此條斜坡到菁桐車站間曾經熱鬧的繁華勝景。

圖 平溪區 菁桐車站  拍攝&篆刻&設計 司徒長卿
圖 平溪區 菁桐車站  拍攝&篆刻&設計 司徒長卿

菁桐車站 衛星圖

24節氣立冬分享淡蘭古徑北路-草嶺古道之虎字碑

虎字碑&雄鎮蠻煙地理位置:

虎字碑位於草嶺古道宜蘭頭城新北市貢寮區交界處(海拔約330公尺),碑高四尺、外圍寬七尺,上款「同治六年冬」、下款「臺鎮使者劉明燈書」草嶺古道全長約8.5公里,屬淡蘭古道中的其中一段,更是台灣目前僅存前清所遺古道之一;草嶺古道沿途可見闊葉樹林、人工栽培的針葉樹還有亞熱帶雨林最具特色的筆筒樹。還有『澄澈山溪』、『福德祠』、『跌死馬橋』、『雄鎮蠻煙摩碣』、虎字碑、『啞口觀景亭』等景點,古道途中設有三座涼亭、解說牌及公廁等設施,可供遊客休憩與服務。全程步行約須3到4小時,非常適合全家一起踏青!

虎字碑與雄鎮蠻煙緣由:

嘉慶元年(1796年)吳沙開墾宜蘭地區後,由外地進入宜蘭之陸路有三,其中一條為三貂線,作為蘭陽平原對外交通之淡蘭古道主要路段,而草嶺古道因位於淡蘭古道三貂線末端,為官方及民間運輸米糧要道,便由當時首富林平侯出資修路,修整完成後成為淡蘭路線正道。
而後同治六年(1867年)時任臺灣鎮總兵的劉明燈帶領兵勇北巡臺灣,便是走淡蘭古道,經三貂角往草嶺山腹遠望坑時遇大霧,方向難辨,更常始來往行人迷失,故其於路旁巨石書「雄鎮蠻煙」四字,以為鎮壓,據傳而後濃煙散去,猶如神蹟,往來商旅將此四字刻於道旁,即現今之「雄鎮蠻煙」碑。
行程接續,至草嶺古道椏口,強風吹襲使人無法前進,劉明燈便就地取材,以芒草束為筆,書以草書大「虎」字,命屬下刻於巨石上,用以陣風制邪,此即「虎字碑」。

圖  虎字碑 賴世若 拍攝  司徒長卿 設計&篆刻
圖  虎字碑 賴世若 拍攝  司徒長卿 設計&篆刻

地址:遠望坑段草嶺頂小段109地號

資料來源: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19850819000031

草嶺虎字碑衛星圖:

圖  雄鎮蠻煙 賴世若 拍攝  司徒長卿 設計&篆刻
圖  雄鎮蠻煙 賴世若 拍攝  司徒長卿 設計&篆刻

雄鎮蠻煙衛星圖:

24節氣立冬分享淡蘭平原線(中路北路匯集點)-宜蘭頭城文史

頭城鎮(臺灣話:Thâu-siânn-tìn)位於台灣宜蘭縣最北端,轄區範圍包括龜山島(隸屬龜山里)與釣魚臺列嶼(隸屬大溪里),屬於宜蘭平原最早開發的地區,有「開蘭第一站」、「開蘭第一城」之稱。

漢人開墾噶瑪蘭地區最著名的當屬吳沙。1787年吳沙入墾三貂角,在公元1796年(嘉慶元年) 農歷九月十六日入烏石港,開始大規模的開發,噶瑪蘭原住民與開墾漢人間的戰爭使開墾行動又退口三貂。1797年噶瑪蘭地區爆發天花疫情,吳沙將藥予原住民,原住民便供漢人土地開墾。頭圍是漢人在東部第一個建立的開墾據點,當時是噶瑪蘭地區人口及商業之最,所以又稱「頭城」。

吳沙移殖二年之後在一七九八(嘉慶三年)農歷十二月九日,吳沙因積勞成疾病逝。由侄兒吳化繼之。吳化不但很有才幹,同時也受同輩和部屬支持,從頭圍出發,向二圍.三圍.四圍.五圍(今之宜蘭)、員山、湯圍、柴圍、大湖圍等廣大地區。漸漸深入蛤仔難平野的中心地帶,而進行開墾工作,以至濁水溪北面。這可以說是漢人墾殖蛤仔難一帶的前期。其間,吳化屢受原住民猛烈的來襲,另一方面在內部也時常發生受到滿清分化下的漳.泉.粵三籍人血腥的「分類械鬥」。

然而,由於漳州系移民佔壓倒多數,吳化才能團結他們來收拾全局,所以,除了苦於聲勢浩大的阿里文社原住民來襲之外,大體上,都能使許多摩擦暫止而得小康,而竭力於開墾工作。

圖  宜蘭頭城 OH 1796 社區  司徒長卿拍攝
圖  宜蘭頭城 OH 1796 社區  司徒長卿拍攝

台灣地方創生公社: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40443219926327/?ref=share

24節氣與藝術的結合-『立冬』篆刻欣賞

印面:立冬 (金文)

邊款:千字文(摘錄)

千字文》原名為《次韻王羲之書千字》

天地玄黃, 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 辰宿列張。

寒來暑往, 秋收冬藏。 閏餘成歲, 律呂調陽。

雲騰致雨, 露結為霜。 金生麗水…………………….

頂部:立冬  庚子   長卿  

圖  淡蘭廊道-24節氣地方之美-立冬  司徒長卿 創作
圖  淡蘭廊道-24節氣地方之美-立冬  司徒長卿 創作

立冬詩詞  『立冬日作』

宋  陸游

室小財容膝,牆低僅及肩。

方過授衣月,又遇始裘天。

寸積篝爐炭,銖稱布被綿。

平生師陋巷,隨處一欣然。

立冬養生:

本周日(11/7)就進入二十四節氣中的「立冬」了,代表冬季正式開始,台灣入秋以來最強的冷空氣也將於下周報到。民間習俗以立冬進補,這是稻穗已收割結束的時候,辛勞了一年,體力衰弱,要進補以恢復元氣。在這容易生病的時候,更要注重養生,立冬之後有 4 個養生重點要知道,一起在日常生活落實起來!

以下依照食衣住行育樂來建議「立冬」養生與禁忌:

1.冬季重養腎,這些食物可多吃

根據的中醫五行理論,冬季對應腎臟,此時要注重腎臟的養護,中醫認為晚睡熬夜都容易傷腎臟;若要食補,則以五行中對應的「黑色食物」為主,如黑豆、黑木耳、黑芝麻補腎氣。天冷也要多進食溫熱食物,抵禦寒邪,如羊肉、桂圓、栗子、山藥等;少吃寒性食物如螃蟹、蛤蜊、筍,或與溫熱食物一同食用。

2. 「補冬」不能隨便補!

「立冬補冬,補嘴空。」台灣人在過去物質匱乏的年代裡,有立冬「補冬」的習俗,會在這個時節吃麻油雞、四神湯、藥燉排骨、人蔘雞湯、十全大補湯等,這些都是適合冬天進補的食物,適量吃沒問題,但千萬別盲目進補,最好還是先了解個人體質屬性是寒是熱,再選擇適合自己的藥材,否則很容易補壞身子。依中醫的觀念,感冒期間也是不宜進補的,喉嚨痛、發燒、皮膚病不宜,胃腸消化不良的人,也建議先將病灶治好再開始補身體。

3. 養藏陽氣,「早睡晚起」最好

「冬,終也,萬物收藏也。」立冬代表秋季農作物已經收藏,此時的養生之道也要以「養藏」為主。陰氣極盛、陽氣潛藏,要養藏陽氣,生活起居要注意保暖防風,多運動以帶動氣血循環,且多曬曬冬日比較和煦的太陽,情志方面也要收斂、安定、平靜。根據《黃帝內經》的養生觀,秋冬能「早睡晚起」最好,也就是隨著太陽的規律去活動,順應自然,精神就會比較好。

4. 保暖注意重點部位,不咳嗽不腹瀉!

保暖不光是衣服穿厚點,有幾個重點部位要注意。首先是四肢要暖,手腳容易冰冷要穿戴手套後襪子來禦寒。後背、腹部、頭部和關節也是重點部位,尤其中醫認為冬日陰氣盛極的時候「上背部」受風寒就容易傷肺,導致咳嗽;腹部受風傷脾胃,就容易腹瀉,頭部一受冷風吹就容易出現頭痛或頭暈等情形了。這些傷害都會在冬日潛藏起來,並隨著春天的到來漸漸從身體裡浮出,別屆時才在後悔啦!

立冬的民間傳說

“立冬”和“立秋”一樣,古人同樣在這個季節用占卜的方法來看冬天的冷暖,如“立冬晴,一冬凌(寒冷);立冬陰(陰雨),一冬溫(暖冬)”,

立冬的傳說與習俗。不無例外,古代也有到立冬這天,皇帝會親自率領三公九卿大夫到北郊行“迎冬”之禮。

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九個節氣,時間點在公曆每年11月7-8日之間,即太陽位於黃經225°,北半球獲得的太陽輻射量越來越少,由於此時地表夏半年貯存的熱量還有一定的剩餘,所以一般還不太冷。晴朗無風之時,常有溫暖舒適的“小陽春”天氣,不僅十分宜人,對冬作物的生長也十分有利。但是,這時北方冷空氣也已具有較強的勢力,常頻頻南侵,有時形成大風、降溫並伴有雨雪的`寒潮天氣。

我國的節氣是農耕風俗的載體,歷史過去了,留下的是文化。節令風俗實際是農俗文化(食俗也是其中之一)。在現代生活中雖然已無實際意義,但增添了生活情趣。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在古代社會中是個重要的節日,這一帝會率領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設壇祭祀。在現在,人們在立冬之日,也要慶祝一下,立冬進補各地“吃得”五花八門。北方人大多在立冬這天要吃餃子,而在我國南方,立冬這天人們愛吃些雞鴨魚肉等。

 

立冬不僅是收穫祭祀與豐年宴會隆重舉行的時間,也是寒風乍起的季節。有“十月朔”、“秦歲首”、“寒衣節”、“豐收節”等習俗活動。此時,在北方,正是“水結冰,地始凍”的孟冬之月,在南方卻是小陽春的天氣。

立冬習俗有的改了,也有沿襲至今的。立冬是十月的大節,在漢魏時期,這天天子要親率羣臣迎接冬氣,對爲國捐軀的烈士及其家小進行表彰與撫卹,請死者保護生靈,鼓勵民衆抵禦外敵或惡寇的掠奪與侵襲,在民間有祭祖、飲宴、卜歲等習俗,以時令佳品向祖靈祭祀,以盡爲人子孫的義務和責任,祈求上天賜給來歲的豐年,農民自己亦獲得飲酒與休息的酬勞。

攝影者簡介:

賴世若-Linus

創作者簡介:
司徒長卿

延伸閱讀:

『地方創生&永續城鄉』淡蘭廊道-24節氣地方之美-霜降

『地方創生&永續城鄉』淡蘭廊道-24節氣地方之美-寒露

『地方創生&永續城鄉』淡蘭廊道-24節氣地方之美-秋分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