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創生&永續城鄉』淡蘭廊道-24節氣地方之美-小寒
『地方創生&永續城鄉』淡蘭廊道-24節氣地方之美–小寒
小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第二十三個節氣,每年在1月5-7日之間,太陽位於黃經285°。對於中國而言,這時正值「三九」前後,小寒標誌著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根據中國大陸的氣象資料,小寒是氣溫最低的節氣,只有少數年份的大寒氣溫低於小寒的。 小寒是 24 節氣中的第 23 個節氣,日期約在國曆的 1 月 5 – 7 日,這時的太陽 「小寒」二字由來,表示寒氣累積已久,氣溫開始進入最低溫的日子,也因此有「大寒小寒,無風家已寒」這句諺語,來形容天氣的寒冷。
看見~穿越北臺灣淡蘭廊道(古道)地方之美
我們以24節氣主題來分享~跨越北台灣四百年的古徑『淡蘭廊道』並以攝影、插畫、書法、篆刻型態來介紹地方特色之美~
淡蘭古道歷史背景
淡蘭廊道(古道)是泛指清朝末期到日治時代初期(約十九世紀期間),淡水廳到噶瑪蘭廳間(現今台北、基隆、桃園到宜蘭)的山區主要交通道路系統,範圍橫跨現今北台灣的四個行政區(新北市、基隆市、台北市、桃園縣、宜蘭縣)。 這段期間正是北台灣漢民族開始由西部往東部發展的黃金時期,為了克服台北與宜蘭間地理的障礙,清廷的官方政策與先民拓墾的韌性,不斷在北台灣山嶺上留下路跡,淡蘭古道成為北台灣這段開拓史的見證。日治時期後,因鐵路、公路的開通,古道漸漸的失去其原有功能,除了部份開闢為鐵公路使用外,其餘皆逐漸隱沒在荒煙蔓草之中。
淡蘭延伸閱讀:
這次淡蘭廊道24節氣地方之美要介紹–新北市雙溪及貢寮~
自古即是淡蘭廊道(古道)」百年山徑的交通樞紐,從清代開墾至今,農村聚落已有百年歷史,雙溪更曾因礦業繁華一時。
24節氣小寒分享淡蘭廊道-新北市雙溪
雙溪為淡蘭廊道(古道)北路分支非常重要的中繼站之一
新北市-雙溪區
雙溪區,舊稱「頂雙溪」,前身「雙溪鄉」,位於臺灣新北市東部,北鄰瑞芳區,東鄰貢寮區,南鄰臺灣省宜蘭縣頭城鎮,西鄰坪林區、平溪區。雙溪區境內多山,是台灣極少數汞礦的產地。
雙溪區的地名由來,係因北側牡丹溪及西側平林溪在該區市區內、雙溪老街商圈旁交會而成雙溪河口,故名。雙溪區於清治時期,曾先後隸屬於基隆廳和淡水縣,日治時期之後改隸於台北縣頂雙溪辨務署及部分屬於景尾辨務署。明治四十二年(1909年)改為台北廳頂雙溪支廳,大正九年(1920年)自三貂堡和文山堡的部分庄成立雙溪庄,稱作台北州基隆郡雙溪庄。
昭和二十年(1945年)二戰結束後,設臺北縣基隆區雙溪鄉,後來在基隆市獨設為省轄市之後,撤銷基隆區署,稱為臺北縣雙溪鄉。2010年底,五都升格,改制為新北市雙溪區。
雙溪走讀驛站-翫雙溪書苑
主理人:杜鵑老師
在新北雙溪的獨立書店,主理人杜鵑 是走讀達人,金融界出身的她大病後的人生轉折,杜鵑的小花園有著各種奇珍異草,想要了解地方故事找她就對了。
地址:227新北市雙溪區中山路49號
FB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p/%E7%BF%AB%E9%9B%99%E6%BA%AA%E6%9B%B8%E8%8B%91-100063899989014/
24節氣小寒分享淡蘭廊道-新北市貢寮
新北市–貢寮區,舊稱「摃仔寮」,前身「貢寮鄉」,位於臺灣新北市東北端,是臺灣本島地理位置最東端的三級行政區,其境內東側的三貂角為臺灣本島最東點。全境海岸地形複雜,海岸線長約30公里,沿岸灣澳地形形成天然漁港,轄有9處漁港,為臺灣本島之最。 1980年代以後成為核四廠的設置地點,居民因對核能安全的疑慮而多持反對立場,後於1994年發起反核公投],使其成為臺灣首個由官方政府機關舉辦公民投票的鄉鎮市區。三貂角燈塔、福隆海水浴場、馬崗漁村為主要的觀光景點。
歷史背景:
貢寮古名摃仔寮,「摃仔」是臺灣北部的凱達格蘭巴賽語「Kona」的漢譯,原意係捕捉野獸的「陷阱」,而為了等候捕捉山獸,在陷阱附近搭建的草寮,就稱「摃仔寮」。古時為一片荒野,是巴賽族人聚落與狩獵之地,時名叫做「Ki-vanow-an」。
1626年,西班牙海軍初到臺灣,航行到今日的三貂角一帶,在此地登陸,遂以基督教的聖人耶穌十二門徒之一聖雅各(西班牙語:Santiago,又拼寫為 Santhiago; San Tiago; S. Tiago;荷蘭文獻記為「St. Jago」;音譯聖地牙哥)為所登陸的岬角命名,現在習稱的三貂角就是「聖地牙哥」音譯而成。但在西班牙統治這整個三貂地區,巴賽族人也不叫自己生活領域為「三貂社」而叫做「Kivanowan」(基瓦諾灣)。當時西班牙人在以貢寮區為主之地區設省為「哆囉滿」(Turoboan)。
💖山上沒有人家
💖雙溪烏山一號石頭屋
光陰似乎不走了
唯獨站著一落石頭屋
歷經百年滄桑
荒廢的只剩下讚嘆
身上掛著
雙溪烏山一號門牌
芳華已然老去
可以想像過去曾經的繁華
是的
心靈的羅盤繼續尋尋覓覓
我只能不斷記錄
不停地拍
動力著我的趴趴照行旅
文 Kimball wen
在漢人勢力進入這地區以後,「Kivanowan」這個稱呼已不復存在,「三貂」這個名稱卻被保留下來,並用來當作整個區域的總稱,其他譯名也有稱做「山朝」或「三朝」者。
1773年至1795年,漳人吳沙招募一批墾民來此開墾。寄居本區丹裡(仁里里)因三十六社平埔族,散處在近港附近,時漢人極少進入,而吳沙通平埔族人語言,生性任俠、重信用、講義氣,與先住民通市甚得喜愛。日久一批窮困潦倒漢人前來投靠,並發給每人米一斗、斧一柄。入山採樵抽籐,於是投靠的人日漸增多,闢地也益廣,「槓仔寮」也一直沿用的地名。
1895年(明治二十八年)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於澳底就地紮營1895年,乙未戰爭之時,日本的近衛師團由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統率,於5月29日(5月6日)自澳底(現為鹽寮公園)登陸臺灣,並在澳底設立行宮(即仁和宮現址)。大正九年(1920年)實施地方官制改正,將「槓仔寮區」簡化改設貢寮庄。1945年台灣由中華民國接管後改稱為臺北縣貢寮鄉,2010年12月25日,臺北縣升格為新北市後,貢寮鄉改稱貢寮區。
貢寮走讀驛站-貢寮智作所
主理人 楊勝堯
地址:新北市貢寮區貢寮里
24節氣與藝術的結合-『小寒』篆刻欣賞
印面:小寒 (陰陽篆體)
邊款:駐輿遣人尋訪後山陳德方家 宋 黄庭堅
江雨濛濛作小寒,雪飄五老髮毛斑。
城中咫尺雲橫棧,獨立前山望後山。
小寒養生:
小寒養生怎麼吃? 首重養腎、保胃
「小寒」,天氣寒冷,還未冷到極點,所以稱為「小寒」。
根據《黃帝內經》上說,寒冷冬天的養生首重「去寒就溫」。以去寒就溫養「腎」養元氣為主。「寒為陰邪,易傷陽氣」,人體陽氣源於腎,數九寒冬,禦寒保暖,首當養腎。另外,天氣寒涼,容易導致腸胃功能紊亂,所以小寒養生要注重養腎、保胃。
小寒飲食養生
中醫認為寒為陰邪,最寒冷的節氣也是陰邪最盛的時期,從飲食養生的角度講,要特別注意在日常飲食中多食用一些溫熱食物以補益身體,防禦寒冷氣候對人體的侵襲。日常食物中屬於熱性的食物主要有辣椒、肉桂、花椒等;屬於溫性的食物有糯米、高粱米、刀豆、茴香、香菜、蘆筍、芥菜、南瓜、生薑、 杏子、桃子、大棗、桂圓、荔枝、木瓜、櫻桃、石榴、烏梅、香椽、佛手、栗子、核桃仁、杏仁等。小寒也是吃麻辣火鍋最好的時節,也可結合藥膳進行調補。
延伸閱讀: